•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 xià

初夏

作者:李世民 
yī zhāo chūn xià gǎi     gé yè niǎo huā qiān
一朝春夏改   隔夜鸟花迁
yīn yáng shēn qiǎn yè     xiǎo xī zhòng qīng yān
阴阳深浅叶   晓夕重轻烟
kā yīng yóu xiǎng diàn     héng sī zhèng wǎng tiān
咔莺犹响殿   横丝正网天
pèi gāo lán yǐng jiē     shòu xì cǎo wén lián
佩高兰影接   绶细草纹连
bì lín jīng zhào cè     xuán yàn wǔ yán qián
碧鳞惊棹侧   玄燕舞檐前
hé bì fén yáng chù     shǐ fù yǒu shān quán
何必汾阳处   始复有山泉

《初夏》古诗词释义:

《初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初夏时节所写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初夏季节中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一朝春夏改, 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 晓夕重轻烟,**

这一段通过“一朝春夏改”开始,描绘了春夏季节的交替,暗示初夏的到来。接着,“隔夜鸟花迁”写出了夜幕降临时,动物们或迁徙或寻找避风之地的情景,同时也寓含了花鸟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自然规律。下面的“阴阳深浅叶”和“晓夕重轻烟”则分别从日光与阴影、早晨与傍晚两个时间点上,细致地描绘了树叶在不同光照下的深浅变化,以及晨昏烟雾的轻重不一,展现了大自然光影变化之美。

**咔莺犹响殿, 横丝正网天,**

“咔莺犹响殿”用拟声词“咔”描绘了黄莺的叫声,形象生动,接着“横丝正网天”以“丝网”隐喻喻指横跨天空的云丝或云层,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天空的辽阔和云层的形态。

**佩高兰影接, 绶细草纹连,**

这一句转向对地面景物的描绘,通过“佩高兰影接”和“绶细草纹连”,将兰花的影子与高处的草纹相连,生动地展现了初夏时节草木生长茂盛、植物与地面光影交织的场景。

**碧鳞惊棹侧, 玄燕舞檐前,**

“碧鳞惊棹侧”中“碧鳞”象征水中的鱼鳞,通过“惊棹侧”描绘了水面鱼类因舟船而惊吓的情景,表现出初夏水中的生机与动态。而“玄燕舞檐前”则通过“玄燕”(黑色的燕子)在屋檐前飞舞的场景,展现了鸟类与建筑空间的和谐共存。

**何必汾阳处, 始复有山泉,**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慨,“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汾阳”这里作为地点代称,诗人在强调,不需要特意前往名山大川,即便是寻常之景,如初夏山泉,也能展现出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之美的深切感悟。

《初夏》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这首《初夏》诗,虽然是以唐太宗的身份所作,但其诗风并不像他的政治统治那样威严,反而体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风貌,展现了诗人对初夏时节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的描绘
诗的前两句“一朝春夏改, 隔夜鸟花迁”描绘了春夏之交,气候转变的景象。在这短短的时光里,鸟类与花朵似乎都发生了迁徙,展现了一种时间流转的自然韵律,引出了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 中间段落的细节描绘
接下来的几句“阴阳深浅叶, 晓夕重轻烟, 咔莺犹响殿, 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 缶细草纹连”则详细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观。从叶片的深浅变化,到清晨和傍晚不同光线下的烟雾,再到殿内和天空中咔莺的鸣叫,以及高处兰花的影子与地面细草纹路的连结,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初夏的生机与和谐。

### 后段的情感抒发
最后的两句“碧鳞惊棹侧, 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 始复有山泉”通过鱼儿的惊动和燕子的舞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最后提出的问题“何必汾阳处, 始复有山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普遍欣赏,认为无论在何处都能发现自然之美,不必局限于名山大川。

### 整体风格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李世民在诗中的表达,不单是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李世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