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ě cì xǐ xuě

野次喜雪

作者:李隆基 
jìng chū sān qín wài     tú fēn èr xiá zhōng
境出三秦外   途分二陜中
shān chuān rù yú guó     fēng sú xiàn xī dōng
山川入虞虢   风俗限西东
shù gǔ táng yīn zài     gēng yú ràng pàn kōng
树古棠阴在   耕馀让畔空
míng jiā cóng cǐ qù     xíng jiàn luò yáng gōng
鸣笳从此去   行见洛阳宫

《野次喜雪》古诗词释义:

李隆基的《野次喜雪》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野外停留时,对看到大雪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借助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反映了地方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以及政治格局。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陜中**:首句"境出三秦外"意味着作者所在的位置已经超出了三秦(关中地区)的范围,说明此地可能是在长安之外更远的地方。"途分二陜中"则表示道路在此处一分为二,位于两陜的中间,点明了所处道路的地理位置和可能的交通要道性质。

2.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山川入虞虢"描述了作者所见的自然景色,山川进入虞、虢两个古代地名的范围,暗示此处是自然美景丰富的区域。"风俗限西东"指出此处的风俗习惯可能与西、东地区的有所不同,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树古棠阴在"写出了古代的棠树仍然在,其阴凉依旧,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仍在自然中留存。"耕馀让畔空"描述了农耕活动的遗迹,暗示着曾经有人在这片土地上耕作,而现在田地空旷,可能是农闲时节,或者农耕活动不再。

4.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鸣笳"指的是吹奏号角,"从此去"意味着从现在的位置出发,将要前往的方向。"行见洛阳宫"表达了作者将前往洛阳,意味着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洛阳,这座古都不仅有历史的痕迹,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政治中心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帝王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野次喜雪》古诗词赏析:

李隆基的《野次喜雪》是一首描绘路途所见雪景之美的七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行经之处的壮丽风光以及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开篇点题,描绘地理概貌
诗的开头“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陜中”两句,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行旅途中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三秦与二陜,是中国历史上地理、文化划分的重要概念,这里用于说明旅途跨越的地理界限,暗示了诗人行程的辽远和道路的复杂。通过“境出”与“途分”,诗人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也为后文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历史人文叙述铺设了背景。

### 2. 描述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两句继续扩展地理视野,将视线从宏观的地理环境过渡到具体的山脉和河流,以及与之相依的人文景观。虞虢两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风俗差异显著的区域,诗中“入虞虢”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连绵不绝,也暗示了人文气息的浓厚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则聚焦于自然与历史的交集,通过古老的棠树与历史故事中的“让畔”之举,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赋予了诗作更深的文化内涵。棠阴在,寓意着历史的痕迹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让畔空,源自古代让田的历史故事,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

### 3. 结尾抒发情感与展望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则以音乐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鸣笳,古代行军或仪仗时所用的乐器,这里暗示了行进中的庄重与庄严。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洛阳宫(古都,今河南省洛阳市)的向往,也寓意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憧憬,传递出一种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情感。

### 总结
李隆基的《野次喜雪》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之美、历史之美的赞赏与敬畏。

李隆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