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qín qǔ gē cí 。 zhāo jūn yuàn èr shǒu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

作者:白居易 
míng fēi fēng mào zuì pīng tíng     hé zài jiāo fáng yīng sì xīng
明妃风貌最娉婷   合在椒房应四星
zhǐ de dāng nián bèi gōng yè     hé zēng zhuān yè fèng wéi píng
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jiàn shū cóng dào mí tú huà     zhī qū nà jiào pèi lǔ tíng
见疏从道迷图画   知屈那教配虏庭
zì shì jūn ēn báo rú zhǐ     bù xū yí xiàng hèn dān qīng
自是君恩薄如纸   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古诗词释义:

《昭君怨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歌,以昭君(王昭君)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对昭君遭遇的描绘和分析,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第一首

**明妃风貌最娉婷, 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明妃风貌最娉婷”赞美了王昭君美貌出众,犹如最美丽的女子。第二句“合在椒房应四星”运用比喻,暗示昭君应该成为后宫的佼佼者,地位应与天上的星星相媲美,享有无上的尊贵。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转而揭示了昭君的真实命运:“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这两句描述了昭君在后宫的处境,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进入皇帝的宫室,却未能获得专一的宠爱。这种对比,突显了昭君命运的坎坷和不公平。

### 第二首

**见疏从道迷图画, 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 不须一向恨丹青**

在第二首诗中,“见疏从道迷图画”承接了第一首的含义,进一步解释了昭君被疏远的原因可能与宫廷内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策略有关,犹如画中的形象被遗忘。接着,“知屈那教配虏庭”表达了昭君被遣送至匈奴作为和亲的牺牲品的痛苦和无奈,昭君的屈辱和被牺牲的境遇引人深思。最后一句“自是君恩薄如纸, 不须一向恨丹青”总结了昭君命运的根源在于皇帝的恩宠薄如纸,对于其个人命运的改变无能为力。同时,这句诗也含蓄地批评了用画来传达和评判昭君命运的做法,暗示了世间对昭君的评价和理解可能过于表面和肤浅。

综上所述,这两首诗通过王昭君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历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诗人也借昭君的命运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两首《昭君怨》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深刻反思与情感剖析,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情感世界与政治决策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这两首诗的情感与思考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1. 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

诗中的“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与气质,认为她本应成为宫中的一颗璀璨之星。这既是对王昭君美丽与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她的命运多舛的一种感慨,暗示了她的命运与身份的错位。

### 2. 对政治决策的反思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这一句体现了对王昭君在宫廷中地位的反思。这里表面上是在描述昭君的境遇,实则是对当时宫廷政治权力分配与女性地位的深刻批判,表现了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权力运作的质疑。

### 3. 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表明了王昭君被疏远,最终远嫁匈奴的命运,这与她画中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中人物遭遇与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 4. 对君恩与政治的反思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是诗中的核心句,作者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君主恩泽与政治决策的深刻反思。他认为君恩的多寡犹如薄纸一般难以持久,对于王昭君的命运来说,关键在于政治决策,而非画师的技艺或个人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政治体制的批判,提醒人们应关注政治决策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 总结

白居易的这两首《昭君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政治决策以及社会现状的反思。通过王昭君这一形象,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批判精神。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