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á qū gē cí 。 qín nǚ juǎn yī

杂曲歌辞。秦女卷衣

作者:李白 
yú tián cǎi huā rén     zì yán huā xiāng sì
于阗采花人   自言花相似
míng fēi yī zhāo xī rù hú     hú zhōng měi nǚ duō xiū sǐ
明妃一朝西入胡   胡中美女多羞死
nǎi zhī hàn dì duō míng shū     hú zhōng wú huā kě fāng bǐ
乃知汉地多名姝   胡中无花可方比
dān qīng néng lìng chǒu zhě yán     wú yán fān zài shēn gōng lǐ
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翻在深宫里
zì gǔ dù é méi     hú shā mái hào chǐ
自古妒蛾眉   胡沙埋皓齿

《杂曲歌辞。秦女卷衣》古诗词释义:

李白的《杂曲歌辞·秦女卷衣》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王昭君(史书中的"明妃")的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命运、女性地位和命运、以及美与丑的深刻思考。

**首句"于阗采花人, 自言花相似"**:这句诗以于阗的采花人自述花的相似,实际上是在借比喻手法,象征着美与美的相似之处,或者暗示王昭君与胡地美女的相似命运。于阗,古代地名,产有奇花异木,这里象征着美。

**"明妃一朝西入胡, 胡中美女多羞死"**:这句诗描述了王昭君被选入宫,远嫁到匈奴。在胡地,众多的美女因明妃的美貌而感到羞愧甚至自尽,这里既是对王昭君美丽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地位的低落,以及美丽带来的嫉妒与压力。

**"乃知汉地多名姝, 胡中无花可方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慨,指出在汉地(王昭君的故乡)有着众多的美女,而在胡地,没有能与昭君相比的美丽。这反映了对王昭君独特美貌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地域间的审美差异。

**"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翻在深宫里"**:此句通过古代的美女无盐(历史上著名的丑女,最终成为齐国的皇后)的例子,来说明艺术(比如绘画)能够改变人的外貌,使其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女性命运的讽刺,即使在深宫之中,美貌也不一定带来幸福。

**"自古妒蛾眉, 胡沙埋皓齿"**:这句诗表达了古代女性之间的嫉妒,以及命运的无常。"蛾眉"常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眉毛,这里的"蛾眉"泛指女性的美貌。胡沙埋皓齿,意味着美丽与富贵往往伴随者悲剧的结局,暗示了王昭君远嫁后不幸的结局,以及古代女性命运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王昭君的故事,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命运、性别平等和美的多元解读,以及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命运多舛的深刻反思。

《杂曲歌辞。秦女卷衣》古诗词赏析:

《秦女卷衣》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曲歌辞,内容涉及了多个历史事件与人物,融合了多个文化层面的思考与情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历史洞察。

### 历史与文化融合

1. **于阗采花人**:诗首提到的“于阗采花人”可能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者,或是对美的追求者,隐喻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于阗,即今之新疆和田地区,其与中原地区在古代就有密切的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2. **明妃西入胡**:诗中提到“明妃一朝西入胡”,暗指历史上的王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远嫁匈奴,虽然在历史记载中以和平外交的使者身份出现,但在诗中被渲染为“胡中美女多羞死”的对比,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以及对权力与地域差异导致的文化隔阂的反思。

### 诗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1. **明妃与美女的对比**:诗中通过明妃的悲剧与胡中其他美女的遭遇对比,表达了对美的价值和命运的深思。美的标准因地域、文化背景而异,甚至在权力的尺度下被扭曲。

2. **丹青之力**:诗中提到“丹青能令丑者妍”,暗示艺术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的形象与命运,强调了个人价值的相对性以及艺术的拯救和美化作用。

3. **无盐与深宫**:以无盐即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宠姬钟离春为例,虽然丑陋,却因才华被赏识。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女性地位、才情与外貌之间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女性自我价值和命运的同情与赞赏。

4. **自古妒蛾眉**:诗中直接引用了这一诗句,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之间的嫉妒与不公,以及对女性美貌的过度强调带来的压力与悲剧。

### 结语

《秦女卷衣》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性别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洞察。诗歌融合了历史叙事、文化对比与情感抒发,展现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李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