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á qū gē cí 。 zhú zhī

杂曲歌辞。竹枝

作者:顾况 
dì zi cāng wú bù fù guī     dòng tíng yè xià jīng yún fēi
帝子苍梧不复归   洞庭叶下荆云飞
bā rén yè chàng zhú zhī hòu     cháng duàn xiǎo yuán shēng jiàn xī
巴人夜唱竹枝后   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古诗词释义:

顾况的《杂曲歌辞·竹枝》是一首富含意象与情感的诗歌,反映了古代中国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下面我们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第一句:“帝子苍梧不复归”**
这里的“帝子”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灵或帝王之子,此处可能隐喻古代楚国的先王或先代帝王。苍梧则指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与今广西、湖南的交界处。整句意为,古代的帝王或其后代已经不再回到苍梧这个地方,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洞庭叶下荆云飞”**
洞庭,指的是洞庭湖,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荆云则指的是荆楚之地的云雾,古代楚国的地域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等省份。整句意为,在洞庭湖的落叶之下,荆楚之地的云雾在飞翔,形象地描绘了秋季洞庭湖边的景象,也带有淡淡的伤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第三句:“巴人夜唱竹枝后”**
巴人指的是古代居住在四川盆地一带的族群。竹枝则是古代四川地区流传的一种民歌,常在夜晚的聚会上演唱。这句诗意为,在夜晚,巴族人民在演唱竹枝歌曲之后,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传承。

**第四句:“肠断晓猿声渐稀”**
“肠断”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感慨,而“晓猿声”则是清晨时分猿猴发出的声音。整句诗意为,随着夜色消散,晨光初现,清晨的猿猴叫声渐趋稀少,诗人或读者可能联想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以及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自然景色与人情感深沉的感慨。诗中交织着对过去辉煌与荣耀的追忆、对现实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杂曲歌辞。竹枝》古诗词赏析:

顾况的这首《杂曲歌辞·竹枝》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逝去时代的追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说明**:标题中的“竹枝”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一种类型,通常以竹林或竹枝作为背景,表达人物的情感或故事。顾况的这首诗同样利用了“竹枝”这一主题,但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展开叙述。

2. **首句“帝子苍梧不复归”**:这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舜帝的爱妃娥皇和女英(即帝子)的故事,她们死后化为湘水之神,与湘水中的苍梧山相隔,再无法相见。这句话暗示了历史与传说的深远,同时预示了后面将展开的情感与离愁别绪。

3. **“洞庭叶下荆云飞”**:描绘了一幅洞庭湖叶落、云雾缭绕的景象,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情绪的隐喻。湖面的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飘散的云雾则象征着情感的飘忽不定和难以捉摸。

4. **“巴人夜唱竹枝后”**:这里提到了巴人(古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民族)夜晚唱起的竹枝曲。竹枝曲通常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这样的场景勾起了读者对于历史、家乡和时间的感慨。

5. **“肠断晓猿声渐稀”**:这句话通过描绘清晨时分,猿猴的叫声逐渐稀少,暗示了情感的逐渐消散,或者是生命的结束。猿猴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这里同样营造了一种哀愁和悲凉的氛围。

整体来看,顾况的《杂曲歌辞·竹枝》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感慨、以及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诗歌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更传递了一种超越表面的、关于时间、离别、思念和哀愁的情感体验,引人深思。

顾况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