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á qū gē cí 。 zhú zhī

杂曲歌辞。竹枝

作者:白居易 
qú táng xiá kǒu lěng yān dī     bái dì chéng tóu yuè xiàng xī
瞿塘峡口冷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chàng dào zhú zhī shēng yàn chù     hán yuán qíng niǎo yī shí tí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晴鸟一时啼
zhú zhī kǔ yuàn yuàn hé rén     yè jìng shān kōng xiē yòu wén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静山空歇又闻
mán ér bā nǚ qí shēng chàng     chóu shā jiāng lóu bìng shǐ jūn
蛮儿巴女齐声唱   愁杀江楼病使君
bā dōng chuán fǎng shàng bā xī     bō miàn fēng shēng yǔ jiǎo qí
巴东船舫上巴西   波面风生雨脚齐
shuǐ liǎo lěng huā hóng cù cù     jiāng lí shī yè bì qī qī
水蓼冷花红蔟蔟   江蓠湿叶碧萋萋
jiāng pàn shuí rén chàng zhú zhī     qián shēng duàn yàn hòu shēng chí
江畔谁人唱竹枝   前声断咽后声迟
guài lái diào kǔ yuán cí kǔ     duō shì tōng zhōu sī mǎ shī
怪来调苦缘词苦   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竹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其诗集《杂曲歌辞》中的一篇。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岸边瞿塘峡口的自然景色,以及当地人们在月光下唱竹枝的情景,通过自然与人的交融,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情感。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口之处寒烟缭绕,显得十分寒冷。白帝城位于三峡之中的长江边,此时月亮正缓缓向西方沉落。这一句描绘了夜晚三峡的壮丽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2.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 当人们唱起竹枝曲时,歌声在山谷中回荡,如同在人声与自然声的交响乐中,情感变得浓烈。此时,连远处的寒猿和晴空中的鸟儿都被这歌声所触动,一起啼叫起来。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与情感的融合。

3.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 竹枝曲所唱的是悲苦的情感,有人在夜里深情地吟唱,歌声似乎在向某人倾诉不平。即使歌声停歇,这情感之深,仍然在夜静山空的环境中持续回荡,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4.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 在江楼上,一位生病的使君正听着来自蛮儿和巴女的齐声歌唱竹枝曲。这歌声触动了他的心弦,使得他感到了极大的忧愁。这里的“使君”可能指的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他可能因远离故乡、政治压力或是疾病而感到愁闷。

5.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 巴东与巴西是古代指的两个地区。诗人在这句话中描述了船舫在长江中航行的情景,波面起伏,风吹起细雨,营造出一种行船于江面的动态画面。

6.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 水蓼花与江蓠草在水边生长,水蓼花红艳而簇拥,江蓠草碧绿而繁茂。这两句描绘了江边植物的生机与色彩,与前面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7.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江畔唱竹枝的人是谁?从他们的歌声可以看出,之前的歌声断断续续,后来的歌声更加缓慢,似乎在述说着深沉的情感。诗人猜测,这种哀怨的调子和凄苦的词句,很可能是源于一位通州司马的诗歌,暗示了诗中有诗的结构,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景色和人类情感的细腻洞察,以及他通过音乐和诗歌传达深刻情感的能力。

《杂曲歌辞。竹枝》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竹枝》诗,从标题“杂曲歌辞。竹枝”可以看出,这首诗属于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以及诗人对这一风俗民情的深刻感受与独特的艺术处理。

1.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瞿塘峡口的冷烟、白帝城头的月色,营造出一幅凄清而又迷人的夜景图。这样的环境设置,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调——悲凉而深沉。竹枝的歌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悲苦,猿啼鸟鸣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听觉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2.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竹枝苦怨怨何人”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对某人的思念或怨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直接,通过“唱到竹枝声咽处”,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激烈波动,而“寒猿晴鸟一时啼”则用自然界的声音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共鸣,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3. **社会风俗与情感的融合**:诗歌最后一段,通过“江畔谁人唱竹枝”,将话题转向了一种社会风俗——百姓们在江畔齐声唱着竹枝歌。这一段不仅展现了民间文化的生动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赞赏与感慨。特别是提到“前声断咽后声迟”,再次强调了竹枝歌中的情感深度,以及它与诗人自身情感的共鸣。

4. **艺术手法**: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环境描写、情感渲染、情感与自然的融合等,使得诗歌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如“多是通州司马诗”)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联想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度。

整体而言,白居易的《竹枝》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对社会风俗、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深刻洞察的艺术呈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白居易成功地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