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á qū gē cí 。 gōng zhōng háng lè cí

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

作者:戴叔伦 
biān cǎo     biān cǎo
边草   边草
biān cǎo jǐn lái bīng lǎo     shān nán shān běi xuě qíng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qiān lǐ wàn lǐ yuè míng     míng yuè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
míng yuè     hú jiā yī shēng chóu jué
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古诗词释义:

这首《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由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是一首深沉哀婉的边塞诗。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段落进行逐句解释:

1.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 这三句通过反复咏叹“边草”,形象地描绘了边塞荒凉、无尽的草原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其中“兵老”是指边疆守军历经岁月的磨砺,逐渐年迈。整句话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来隐喻着兵士们在边疆的长久服役,反映了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年老、疲惫的状态。

2.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 “山南山北雪晴”描绘了边塞地区广袤的雪景,虽然天气晴朗,但突出了环境的寒冷与孤寂。接着“千里万里月明”继续描述这种景观,月亮的明亮照耀着广阔的边疆,让本已寂静的环境显得更加寂寥,进一步强调了边塞之地的辽阔与孤独感。

3.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 “明月,明月”重复出现,加强了对月光的描绘,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孤独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胡笳一声愁绝”以乐器胡笳发出的一声哀怨的长音作为结尾,表达出深切的哀愁和绝望。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常用于表达悲凉、哀伤的情感,这一声长音将前面描绘的边塞景象与人物情感完美融合,达到了诗的高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和边疆守军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边疆环境的苍凉感以及对边防将士孤独、辛劳的深切同情,展现出一种哀怨、悲壮的边塞情怀。

《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古诗词赏析:

戴叔伦的这首《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患意识,其情感深厚,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开篇以“边草”为象征,边疆的草木见证了边关战士的岁月更迭、青春流逝。这里的“尽来兵老”既是对时间无情、生命易逝的感叹,也暗含着对边关战争的无限辛酸和士兵们的悲惨命运。

2.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孤独的边塞景象。雪晴后的山川显得格外清晰,明月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既苍凉又壮阔的意境。然而,这种美景下隐藏着孤独与寂寞,强化了对远离家乡、长年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的同情。

3.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结尾以“明月”作为重复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愁绪。明月本是人间的寄托,但在边塞,它却成了愁绪的载体。“胡笳一声愁绝”,胡笳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其声音哀怨,此处以胡笳声喻指士兵内心的哀愁,达到音画合一的效果,强烈地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通过“边草”、“明月”、“胡笳”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幅悲壮而又凄美的画面,抒发了对士兵深沉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遥远家乡的无尽思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戴叔伦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