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àng zhī huí

上之回

作者:卢照邻 
sāi tǎn tōng jié shí     lǔ zhàng dǐ qí lián
塞坦通碣石   虏障抵祁连
xiāng sī zài wàn lǐ     míng yuè zhèng gū xuán
相思在万里   明月正孤悬
yǐng yí jīn xiù běi     guāng duàn yù mén qián
影移金岫北   光断玉门前
jì yán guī zhōng fù     shí kàn hóng yàn tiān
寄言闺中妇   时看鸿雁天

《上之回》古诗词释义:

标题《上之回》是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借以描摹塞外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段解释该诗的含义:

### 第一句:“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

- **塞坦通碣石**:形容从北方的边境延伸到海的辽阔之地,碣石是古代东北边防要塞,这里用来象征边疆的险远。
- **虏障抵祁连**:描述边防工事(虏障)一直延伸到祁连山脉,祁连山横跨中国西北地区,是古时重要的边境防线。
- **相思在万里**:指出相思之情跨越了万里的距离,表达出对远方亲人或故乡深深的思念。

### 第二句:“明月正孤悬,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 **明月正孤悬**:描绘出明月高悬,孤零零地挂在夜空中,象征着清冷和孤独。
- **影移金岫北**:月亮的影子在北面的金山(金岫)上移动,表现了月光的动态美,也暗示时间的流逝。
- **光断玉门前**:月光在玉门之前被阻挡,这里“玉门”可能指的是通往远方或家乡的门户,月光的“断”表达了期待与阻隔,增添了诗的意境。

### 第三句:“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 **寄言闺中妇**:诗人直接向远方的妇人(闺中妇,指妻子或心爱的女子)表达情感,寄寓了对她的思念与关怀。
- **时看鸿雁天**:借由鸿雁飞行在天际,引申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鸿雁常常被古人视为传递信息的使者,象征着通信与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的壮阔景色和月亮的孤悬,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传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对家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挂念。

《上之回》古诗词赏析:

《上之回》是唐代文学家卢照邻的诗作,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同时寄托了作者对远方的亲人、尤其是对故乡和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诗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卢照邻的文学才华和情感深度。

首句“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边疆的辽阔和险峻,通过“通”和“抵”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边疆的地理位置和边防的艰难。这里的“碣石”和“祁连”分别是古代边疆的两个重要地名,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北,隐含了边疆与内地的阻隔,也预示了后面的思念之情。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思乡之情和月光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月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最能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元素之一,诗人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身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心中却对故乡和亲人无限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如同明月般明亮且孤悬,高挂于天空之中,既美丽又孤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描绘了一幅边疆特有的景象,金岫北的影子在月光的照耀下缓缓移动,而玉门城的光芒则被远处的山川遮断,这种景象既体现了边疆的辽阔和壮美,也暗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苦和孤独。

最后,“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诗人直接向远方的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鸿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比喻传书的使者,通过寄言的形式,诗人希望妻子能够时时关注天空中的鸿雁,寓意着自己就像这飞鸟一样,虽远在万里之外,却时刻牵挂着她。这种深情的关怀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妻子深切的爱意和对家的依恋。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上之回》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自然意象的边塞诗。通过对边疆景色的描绘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文学技巧,是研究唐代边塞诗和卢照邻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

卢照邻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