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qī xī fàn zhōu èr shǒu

七夕泛舟二首

作者:卢照邻 
chūn guī lóng sài běi     qí zhǐ yàn mén chuí
春归龙塞北   骑指雁门垂
hú jiā zhé yáng liǔ     hàn shǐ cǎi yàn zhī
胡笳折杨柳   汉使采燕支
shù chéng liáo yī wàng     huā xuě jǐ cēn cī
戍城聊一望   花雪几参差
guān shān yǒu xīn qū     yīng xiàng dí zhōng chuī
关山有新曲   应向笛中吹

《七夕泛舟二首》古诗词释义:

卢照邻所作的《七夕泛舟二首》是一部蕴含深厚意象的唐诗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领略到诗人对于季节更替、地域辽阔、文化交融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

###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首句“春归龙塞北”,描绘了春季归来的情景,这里的“龙塞”指代的是北方边塞,春天的到来意味着自然界从冬日的沉寂中复苏,万物生长,生机勃勃。次句“骑指雁门垂”,则描绘了人们骑马驰骋的情景,雁门是北方的要塞之一,这里以“雁门垂”来形象地展示春日到来时,人们跃马扬鞭,尽情享受春光,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充满活力的场景。

###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这两句诗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鉴。胡笳是北方民族的乐器,折杨柳则常被用来象征送别、思念之情;汉使采燕支则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中汉朝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景象,燕支是一种颜料,通常与西域地区有关。这两句诗描绘了在边塞之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各自的传统方式庆祝春回大地,既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也表达了对和平与交流的渴望。

###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戍城聊一望”描绘了在边疆的城墙上,士兵或守城者闲暇之余远眺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壮阔的情感。“花雪几参差”则是一种巧妙的比喻,将花开比作春日的雪花,表现了春季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哲思。

###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最后一句“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用“新曲”比喻边塞的新景象,强调了变化与新生的力量。笛声是古代边塞文化的重要元素,这里的笛声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象征着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丰富多样。整首诗通过笛声的传递,将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与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传达了诗人对边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交融的感慨。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七夕泛舟二首》通过对春日边塞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的交响,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存,是一首富有深意、充满艺术魅力的诗篇。

《七夕泛舟二首》古诗词赏析:

卢照邻的这首《七夕泛舟二首》是唐代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疆与和平的思考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内容解析

- **开篇“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开篇以春归龙塞北,骑(可能是指战士)指向雁门垂,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生与希望,而雁门作为边塞之地,也预示着可能的战争与守卫。这一句充满了边疆的壮丽与艰辛。

-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胡笳是边疆特有的乐器,常用于表达悲凉和思乡之情。这里“折杨柳”则是借用了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暗含着离别与相思。汉使采燕支,则可能指汉代时,派遣使者前往西域采集燕支(即胭脂)之事,象征着文化与外交的交流。这两句对比了边疆的风俗与文化的交流,表达了对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向往。

-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戍城即边防城市,士兵或守卫在此。这一句表达的是士兵在忙碌的守卫之余,偶尔远眺,看到花与雪交杂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着对家乡的思念。

-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这一句则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层次思考。关山意味着边疆与战争,笛子之声则代表着音乐与和平。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人们期盼的是一种和声,即音乐与和平的共同存在,表达了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总结

《七夕泛舟二首》通过对边疆生活、战争与和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文化繁荣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具体的景象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既展示了边疆的壮丽与艰辛,又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文化交融的赞赏。卢照邻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以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卢照邻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