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ān yuè sān rì dēng lóng shān

三月三日登龙山

作者:张九龄 
jī tíng zhuī wǎng shì     suī yuàn shèng qián wén
稽亭追往事   睢苑胜前闻
fēi gé líng fāng shù     huá chí luò cǎi yún
飞阁凌芳树   华池落彩云
jiè cǎo rén liú zhuó     xián huā niǎo fù qún
借草人留酌   衔花鸟赴群
xiàng lái tóng shǎng chù     wéi hèn bì lín xūn
向来同赏处   惟恨碧林曛

《三月三日登龙山》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三月三日登龙山》是一首描绘诗人清明节登高、缅怀古迹、观赏自然美景的诗歌,全诗以登高览胜为主线,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此句描绘了登高时的所见之景。"稽亭"和"睢苑"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名胜或古迹,诗人在这里追忆往事,回顾过去的荣光。"飞阁凌芳树"和"华池落彩云"则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观,高高的阁楼仿佛凌驾于树木之上,而华美的水池倒映着绚丽的云彩,形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2. **借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这里写的是诗人在草地上留下酒宴,似乎在邀请自然界的生物参与。"借草"可能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人留酌"和"衔花鸟赴群"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同友人般和谐共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3. **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向来同赏处"暗示诗人与他人一同欣赏过此地的美景,而"惟恨碧林曛"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昔日欢聚不再的遗憾之情。"碧林曛"可能描绘的是碧绿的树林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昏暗,寓意着美好时光的渐行渐远。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和与自然的和谐交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张九龄在自然美景中的情感寄托和哲学思考。

《三月三日登龙山》古诗词赏析:

《三月三日登龙山》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开篇即引出了历史与自然的交织。稽亭和睢苑代表的是历史上的文化胜地,诗人通过“追往事”和“胜前闻”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的追忆与向往,同时也暗含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2.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飞阁(高耸的楼阁)与芳树(美丽的树木)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华池(色彩斑斓的池塘)与彩云结合,营造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其对美的追求。

3. **互动与情感的融入**:“借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描绘了人在自然中与草木、鸟兽的互动场景。借草席留下的酒席与鸟儿衔花前来聚会,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4.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当下景象的感慨。通过“碧林曛”这一景象,或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对今日所见美景的珍惜。

综上所述,《三月三日登龙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在艺术上展现了张九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张九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