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é liú shì láng rù lóng táng guān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

作者:杨炯 
jìng yè chū zhōng rì     fú shēng dà xiǎo nián
净业初中日   浮生大小年
wú rén běn wú wǒ     fēi hòu yì fēi qián
无人本无我   非后亦非前
xiāo gǔ páng xuān dì     lóng shé zhí yìng tiān
箫鼓旁喧地   龙蛇直映天
fǎ mén cuī dòng yǔ     jué hǎi pò zhōu chuán
法门摧栋宇   觉海破舟船
shū zhèn qín wáng xiǎng     jīng wén sòng guó chuán
书镇秦王饷   经文宋国传
shēng huá zhōu bǎi yì     fēng liè bèi sān qiān
声华周百亿   风烈被三千
wú méi qīng yuán sì     huāng liáng zǐ mò tián
芜没青园寺   荒凉紫陌田
dé yīn shū wèi yuǎn     gǒng mù yǐ shēng yān
德音殊未远   拱木已生烟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和刘侍郎入隆唐观》,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分析这首诗的句子,我们可以逐渐理解其内容:

1. **净业初中日, 浮生大小年:** 这两句意味着在修行的初期,人们的生活是纯洁而深刻的,与短暂、浮华的世俗生活形成对比。

2. **无人本无我, 非后亦非前:** 此句表达了无我的哲理,意味着个体的本质并非个人所有,超出了个体的开始与结束。

3. **箫鼓旁喧地, 龙蛇直映天:** 描述了隆唐观内进行的某种仪式或庆典,箫鼓之声充满大地,龙蛇的图像直映天空,象征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

4. **法门摧栋宇, 觉海破舟船:** “法门”通常指通往智慧或觉悟的途径。这两句暗示了某种信仰或修行过程中的关键变革,法门被理解为建筑的柱子或基石的摧毁,觉海中的船被破败,象征了传统信仰或认知的颠覆与重建。

5. **书镇秦王饷, 经文宋国传:** 提到书籍作为秦王的礼物被保存,并且《圣经》的经文在宋国流传。这里可能指的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以及对经典书籍的尊敬。

6. **声华周百亿, 风烈被三千:** 这两句描述了隆唐观在文化或精神影响上的广泛传播,声名远播,影响深广,犹如风吹遍千山万水。

7. **芜没青园寺, 荒凉紫陌田:** 这两句可能描绘了过去的寺庙或田地现在被遗忘或荒废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自然变迁的感慨。

8. **德音殊未远, 拱木已生烟:** 最后两句提到德音(道德与智慧的声音)虽然并未消失,但时间的流逝使得原本站立的木头(可能象征着历史的见证或人们)已经化为烟尘。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可能是对某种精神或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被遗忘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描绘和反思道观的景象与历史,表达了对修行、传承、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古诗词赏析: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杨炯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场与人生态度**:“净业初中日, 浮生大小年” 开篇即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虚幻的深刻理解。净业表示内心的清净,而“浮生”则暗示了人生如浮云,短暂而不可靠。诗人通过对“初中日”和“大小年”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价值的相对性,体现了他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2. **佛教思想的融入**:“无人本无我, 非后亦非前” 这两句话蕴含了佛教中“空”和“无我”的思想,表明在佛教看来,个人和世界都处于不断变化中,没有固定的自我存在,也没有确定的未来和过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对探索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3. **观内景致与气氛**:“箫鼓旁喧地, 龙蛇直映天” 描述了隆唐观内热闹的景象,通过箫鼓声和地面上的喧嚣,以及天空中的龙蛇形象,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这种描绘不仅是对观内景象的描写,也是对观内法事、宗教活动的象征。

4. **法门与佛法的消逝**:“法门摧栋宇, 觉海破舟船” 诗人感叹佛法和法门的衰败,法门摧坏,觉海破落,意味着精神的导向和指引的失落,反映出当时社会精神层面的困惑与危机。

5. **历史的见证与传承**:“书镇秦王饷, 经文宋国传” 指出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通过提及秦王的馈赠和宋国的传颂,表明了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尽管它们可能在时代变迁中被遗忘,但仍然影响着后人。

6. **诗人的情怀与反思**:“声华周百亿, 风烈被三千” 通过描述名声与风范的广泛影响,展示了诗人对个人成就和影响力的思考。同时,“芜没青园寺, 荒凉紫陌田” 的描绘则展现了对文化和自然景观衰败的感伤,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7. **结语与哀思**:“德音殊未远, 拱木已生烟” 结尾处,诗人用“德音”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和智慧的赞美,指出虽然这些美好品质似乎还存留于世,但最终仍然逃不过时间的侵蚀,就像“拱木已生烟”一样,充满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

总的来说,杨炯的这首诗在赞美佛教智慧、历史传承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社会变迁和个人成就短暂性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杨炯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