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ò mán dòng

过蛮洞

作者:宋之问 
wǔ lǐng xī huáng kè     sān xiāng qiáo cuì yán
五岭恓惶客   三湘憔悴颜
kuàng fù qiū yǔ jì     biǎo lǐ jiàn héng shān
况复秋雨霁   表里见衡山
lù zhú péng nán zhuǎn     xīn yī yàn běi hái
路逐鹏南转   心依雁北还
wéi yú wàng xiāng lèi     gèng rǎn zhú chéng bān
唯馀望乡泪   更染竹成斑

《过蛮洞》古诗词释义:

《过蛮洞》这首诗由宋之问所作,描绘了诗人行经蛮洞(可能指的是位于湖南南部的神秘之地,也可能是作者对偏远、险恶之地的统称)时的内心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位旅人,远离故乡,途经偏远之地(五岭和三湘地区)时的内心感受。五岭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五座连绵山脉的统称,此处借指旅途的艰难和遥远。三湘则指湖南东部的三个湖泊,泛指湖南地区。憔悴颜,指的是面容疲惫、消瘦。

2.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这两句描述了旅途中某日天气转晴,秋季的雨后阳光照耀下,诗人能从四面八方看到衡山的景象。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中部,诗人或许看到它感到一丝慰藉,也或许是对旅途疲惫的暂时解脱。

3.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这两句继续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鹏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鸟,其南飞象征着诗人的南行之路;雁北还,通常指的是大雁迁徙时向北飞,诗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的心向着北方,可能寓意着思念故乡的情绪。

4.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唯馀望乡泪,指的是只有思念故乡的泪水。更染竹成斑,可能是诗人想象中,因为思念之深,泪水落入竹林,使得竹叶上满布斑驳的痕迹。这是一种非常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比喻,用来展现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远离故乡、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过蛮洞》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过蛮洞》是一首富含深情和自然景象描写的诗歌。这首诗以一个行走在五岭山脉中的旅人的视角出发,表达了深深的乡愁和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下是这首诗的几个特点和赏析:

1. **描绘人物处境**:诗的前两句“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旅人孤独、疲惫的外在形象。五岭,泛指中国的山脉,此处代指旅途的遥远与艰辛;三湘,则指向湖南地区,这里形容了旅途的艰辛和人物内心的疲惫。这样的描绘立刻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旅人的形象,让他成为整首诗情感的载体。

2. **自然景观与情感交融**:接下来的诗句“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描写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雨后的晴空展现出远处的衡山,这种对自然美的描绘与人物情感的抒发交织在一起。秋雨后晴朗的天空与远处的山峰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美,这种景象强化了人物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行进方向与心理状态**:通过“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两句,诗人在描述行进方向的同时,巧妙地揭示了内心状态的转变。鹏向南飞翔,雁向北迁徙,这两种自然现象与人物南行而心向北,即对家乡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心理状态的表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细腻和复杂。

4. **结尾的抒情**:最后一句“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也是最为动人的部分。通过“望乡泪”的描述,直接抒发了人物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而“更染竹成斑”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暗示着泪水落在竹子上,竹子因此而斑斑点点,如同被泪水浸染。这一场景不仅富有画面感,也触动人心,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情感的深切和持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腻刻画,以及情感的深沉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深度的旅行者的内心世界。宋之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细腻的笔触,将旅途中的孤独、思念和对家乡的深深依恋,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使得《过蛮洞》成为一首具有深刻人文情怀的佳作。

宋之问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