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hé huì rì xìng kūn míng chí yìng zhì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作者:苏颋 
shǔ wáng wàng shǔ jiù tái qián     jiǔ rì fēn míng jiàn yī chuān
蜀王望蜀旧台前   九日分明见一川
běi liào xiāng guān fāng zì cǐ     nán cí chéng guō fù yī rán
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
qīng sōng xì mǎ zǎn yán pàn     huáng jú liú rén jí dào biān
青松系马攒岩畔   黄菊留人籍道边
zì xī dēng lín yān miè jǐn     dú wén zhōng xiào liǎng néng chuán
自昔登临湮灭尽   独闻忠孝两能传
juǎn qī shí sì
卷七十四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古诗词释义: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应和了皇帝在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巡视昆明池的盛事。晦日是农历月的最后一天,而昆明池是唐代长安城附近的一个著名皇家水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首联:** “蜀王望蜀旧台前, 九日分明见一川。”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历史场景,想象蜀王在某个旧台前,眺望着远方,尤其是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他清晰地看到一片川谷(指山脉间的平坦地带)。这句话融合了历史与景象,暗含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颔联:** “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
这联诗句用较为抽象的“北料乡关方自此”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暗示主人公从北方而来,正在或即将离开这个“昆明池”的地方,心中思量着故乡。同时,“南辞城郭复依然”则描述了对城郭的告别,有一种既熟悉又稍有变化的感觉,暗示着虽然城郭依旧,但人的离别之情却难以忘怀。

**颈联:** “青松系马攒岩畔, 黄菊留人籍道边。”
这两句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象,青松与黄菊相映成趣,马匹系在山岩之畔,人行经过时,黄菊留下了路边的美景,象征着自然界的美丽和宁静。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 “自昔登临湮灭尽, 独闻忠孝两能传。”
这一联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这里提到的“登临”是指到高处游玩,通常在诗中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或对历史的回顾。“湮灭尽”指的是过去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诗人感叹,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曾在这里登临赏景,但这些记忆如今已经消失,唯有“忠孝”之德能够流传下来,表达了对忠孝品质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向往。

这首诗以昆明池为背景,结合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品质和文化传承的期待。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古诗词赏析: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这首诗,由唐代著名诗人苏颋所作,是对皇家游幸昆明池这一盛事的应制之作,充分展示了唐代宫廷文学的气派和审美追求。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1. 起句铺垫与背景渲染**

首句“蜀王望蜀旧台前, 九日分明见一川”,通过追溯历史背景,即蜀王在旧台前眺望,九日时分,清晰可见一片壮丽的池水。这既是对昆明池美景的直接描绘,也是借古喻今,通过历史人物的视角来展现现实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时空感和历史感。

**2. 空间与时间的转换**

“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这两句通过空间的转换,表现出人物从北方回到故乡,又离开城郭继续前行的旅程。在时间的流动中,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旅程的思考。

**3.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青松系马攒岩畔, 黄菊留人籍道边”,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的场景。青松与黄菊,不仅展现了昆明池周边的自然风光,也象征着生命力和永恒。马系松下,人留道边,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了对暂时停留、享受自然的惬意之情。

**4. 主题的升华**

“自昔登临湮灭尽, 独闻忠孝两能传”,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对比往昔游人的登临痕迹最终湮灭,与忠孝之德却能代代相传,表达了诗人对忠孝美德的推崇,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人性光辉的礼赞。

**5. 结语与意境的深化**

全诗以昆明池的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时空的穿梭和人文的深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性美德的弘扬。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眼前景象的细腻描绘,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宫廷文学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内涵。

苏颋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