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líng yī shàng rén ( yī zuò huáng fǔ rǎn shī , yī zuò láng shì yuán shī )

寄灵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

作者:刘长卿 
hán shuāng bái yún lǐ     fǎ lǚ zì xiāng xié
寒霜白云里   法侣自相携
zhú jìng tōng chéng xià     sōng fēng gé shuǐ xī
竹径通城下   松风隔水西
fāng tóng wò zhōu qù     bù zuò wǔ líng mí
方同沃洲去   不作武陵迷
fǎng fú zhī xīn chù     gāo fēng shì huì jī
仿佛知心处   高峰是会稽

《寄灵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寄灵一上人》诗作表达的是一种高洁、自由的精神境界和对友情、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以下是对诗文逐句的解析:

1.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
在寒霜覆盖、白云缭绕的幽静之地,修行的伙伴们相携而行。这里通过描绘清冷的自然环境,暗示了修行者的孤高与内心的纯净,同时也隐含着彼此之间的深厚友情。

2. **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竹子铺设的小径延伸至城下,松林间的风吹拂而过,又隔着一条河在西方。这两句描绘了行进途中的自然景色,竹径象征着修行之路,松风则是自然之音,两者都在强调环境的宁静与清幽,预示了接下来旅程的自然和谐。

3.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此行的目的地是沃洲,意在与友人一起前往。这里提到的“不作武陵迷”,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的是不迷失在尘世的诱惑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句话表达了对精神归宿的向往,与世无争的出世态度。

4.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表达了对友人心灵深处的理解和共鸣。在诗歌的最后,将这个美好的知心之所比作会稽山的高峰,会稽山在中国文化中是名山大川的象征,强调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之地的向往,即追求精神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景喻情,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寄灵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古诗词赏析:

《寄灵一上人》这首诗,无论它被归于刘长卿、皇甫冉还是郎士元,都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与对自然美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理解主题与意境
首先,诗的标题“寄灵一上人”表明这是一首向禅宗高僧灵一上人所作的寄赠诗。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和情感,反映了作者对超脱尘世、亲近自然、悟道修行的向往与追求。

### 描述自然风光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开篇便用“寒霜白云”勾勒出清冷而又纯净的自然景象,暗示出修行者的环境与心境的高洁。紧随其后的“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则将画面拉远,竹径通幽,松风拂面,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喻了修行之路的曲折与净化。

### 对话与共鸣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中,作者以“沃洲”和“武陵”这两个文化意象,借用了佛教和文学中的隐喻,表达出与灵一上人的共赴修行之约,暗示两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对美好、纯净生活的向往,避免陷入世俗的迷惘。

### 最后的愿景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知心处”和“会稽高峰”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与灵一上人之间精神上的深刻共鸣与默契,以及对最终达到心灵契合与领悟宇宙真理的期许。

### 总结
《寄灵一上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精神修行与自然美的双重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寄赠之作,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与精神的旅行,体现了唐代文化中道家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以及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刘长卿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