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bāo zūn shī shān yuàn
过包尊师山院
sān miáo yú gǔ dì wǔ jià mǎn qiū tián |
三苗馀古地 五稼满秋田 |
lái wèn zhōu gōng shuì guī shū hàn fèng qián |
来问周公税 归输汉俸钱 |
jiāng chéng hán bèi rì pén shuǐ mù lián tiān |
江城寒背日 湓水暮连天 |
nán chǔ diāo cán hòu pí mín lài ěr lián |
南楚凋残后 疲民赖尔怜 |
《过包尊师山院》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过包尊师山院》由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描绘了一位作者在探访山中高人包尊师时所见所感。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三苗地指古代三苗部落的领地,这里泛指古老的、偏远的地区。秋田上五稼满,意味着稻谷、高粱等农作物在秋季丰收,充满生机。整句表达了作者在偏远地区看到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丰收的景象。
2.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周公税指的是古代一种税收制度,这里的“周公”可能借指古代的税收政策或制度。归输汉俸钱,则是说人们在完成赋税之后,所获得的一定比例作为回报。整句可能表达的是当地农民在遵循传统税收制度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收入或福利。
3.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江城寒背日,描述了江边的城市在傍晚时分,天色已暗,日光退去,只留下寒意笼罩。湓水暮连天,说明湓水与天空在傍晚时分连成一片,描绘出一幅广阔的水面与天际线相接的景象,给人以辽阔与宁静之感。
4.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南楚,古代楚国的南部地区,这里泛指南方地区。凋残后,可能指的是经历了战乱、自然灾害等困难之后的南方地区。疲民,疲困的人民,指在困境中挣扎的百姓。赖尔怜,意思是依赖尊师的同情和援助。整句表达了对南方遭受困难的人民的同情,希望有如包尊师这样的高人能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作者对美好自然和善良人性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过包尊师山院》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这首《过包尊师山院》是一首通过对包尊师山院环境、氛围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活动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之情的诗。这首诗通过对几个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首联“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描绘了一幅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田野景象。三苗,指古代的三苗部落,这里代指远古的土地。秋天的田野上,五谷丰登,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这种描写既是对包尊师山院周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对这片土地生命力的赞颂。
接下来的两联“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包尊师山院的主人或许曾是朝中官员,曾经负责征收田税和管理公事。这两句写出了包尊师在朝为官时的工作状态,不仅有对国家公事的管理,也有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这种描绘反映了古人对社会责任和公平正义的重视。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江城的傍晚,寒气渐浓,太阳已近西落;湓水与天空相连,显得辽阔而深邃。这种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与之前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对比,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沉的情感色彩。
最后的尾联“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民苦难的深深感慨。南楚地区经历了战乱和凋敝之后,百姓疲惫不堪,对包尊师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期待。这不仅是对包尊师个人品格的赞扬,也是对古代士大夫阶层责任感的肯定,更是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光辉的呼唤。
综上所述,刘长卿的《过包尊师山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富有深意的社会画卷。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公正社会的向往,展现了其深厚的诗情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