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qiū wèi fù shàng dōu ( yī zuò sòng huáng fǔ céng )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

作者:刘长卿 
yè jìng yǎn hán chéng     qīng zhēn fā hé chǔ
夜静掩寒城   清砧发何处
shēng shēng dǎo qiū yuè     cháng duàn lú lóng shù
声声捣秋月   肠断卢龙戍
wèi dé jì zhēng rén     chóu shuāng fù chóu lù
未得寄征人   愁霜复愁露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刘长卿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丘为即将前往上都(首都)的不舍与担忧。

1. **夜静掩寒城**:夜晚安静,寒冷的城门被关闭。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寒冷的夜晚,城门的关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氛围。

2. **清砧发何处**:远处传来清脆的砧声(敲打衣服的声音)。"清砧"在这里象征着生活中的日常劳作,同时也是远方亲友在准备行装,预示着即将离别的场景。

3. **声声捣秋月**:这砧声持续不断,似乎在敲打秋天的明月。这句话通过景物的描绘,暗示时间的流逝,以及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4. **肠断卢龙戍**:让人肝肠寸断的卢龙边防。这里引用了卢龙边防(卢龙,地名,曾有边防之意)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边疆士兵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们远离家乡,身处艰苦环境,忍受着孤独与寂寞。

5. **未得寄征人**:不能寄去慰藉给远行的人。在送别之际,作者担心自己的关怀和祝福无法传递给朋友或士兵,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遗憾。

6. **愁霜复愁露**:担忧霜冻和露水带来的困扰。这句用自然景象隐喻朋友或士兵将面临的艰难环境。霜露的恶劣条件象征了旅途的艰辛,以及对朋友或士兵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描绘了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有对边疆士兵的同情与担忧,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离别之情的深刻体察。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这首《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是一首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离别之痛与对战争的哀叹。这首诗以夜静、寒城、清砧、秋月、卢龙戍等元素构建了一幅悲凉的送别场景,情感饱满,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丘为(或皇甫曾)即将踏上征途的不舍与忧虑。

**赏析:**

1. **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 开篇即以“夜静寒城”和“清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冷清的氛围。夜静暗示时间的流逝,寒城则勾勒出边城的萧瑟,清砧(捣衣声)则预示着战争或离别即将到来,引起读者对离别情境的联想。

2. **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 这两句直接描绘了捣衣的声响在秋月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氛围。卢龙戍通常指边境的军事据点,通过“肠断”一词,直接表达了对边疆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反思。

3. **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 最后两句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对征人的思念与担忧。诗人未直接寄情给远征的士兵,而是通过“愁霜复愁露”这一富含象征意义的表述,暗示了对战争中士兵生存状况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争情境的描绘,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战争的忧虑和批判。诗中所用的意象如寒城、秋月、捣衣声、卢龙戍、霜露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与听觉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历史与人文关怀。刘长卿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送别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刘长卿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