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kōng hóu yáo

箜篌谣

作者:李白 
yóu mò zhú yán zhōu cuì     qī mò jìn wú gōng yàn
游莫逐炎洲翠   栖莫近吴宫燕
wú gōng huǒ qǐ fén cháo kē     yán zhōu zhú cuì zāo wǎng luó
吴宫火起焚巢窠   炎洲逐翠遭网罗
xiāo tiáo liǎng chì péng hāo xià     zòng yǒu yīng zhān nài ruò hé
萧条两翅蓬蒿下   纵有鹰鹯奈若何

《箜篌谣》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箜篌谣》,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整体意象宏大,通过意象的对比与反转,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 第一句:“游莫逐炎洲翠, 栖莫近吴宫燕”
这句话使用了“炎洲翠”和“吴宫燕”这两个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炎洲翠可能指的是夏日的茂盛丛林,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吴宫燕则是指生活在繁华宫廷的燕子。诗人的意思是说,鸟儿在旅行时不要追随炎洲的翠绿,居住时不要靠近吴宫的燕子,因为这两种环境都蕴含着风险和不稳定性。这里暗含了对追求繁华生活与环境所带来风险的警示。

### 第二句:“吴宫火起焚巢窠, 炎洲逐翠遭网罗”
这句诗紧承上句,具体描述了不遵循上一句的建议所导致的后果。吴宫一旦起火,燕子们的巢穴会被焚毁;炎洲的翠绿环境如果被追逐,那么鸟儿则会落入捕鸟人的网罗。这两个场景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瞬息万变,也象征着人类社会中机遇与危险并存的情况,以及不择手段的竞争和残酷现实。

### 第三句:“萧条两翅蓬蒿下”
这句话描绘了鸟儿在遭受环境破坏后的困顿状态,它们只能躲在萧瑟的蓬蒿之下,失去往日的活力与自由。这一景象展现了个体在逆境中的无力感,也暗含了对社会中弱势群体遭遇不公的同情。

### 第四句:“纵有鹰鹯奈若何”
最后一句则使用“鹰鹯”作为意象,意指强有力的捕猎者。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即使有强大的保护者(鹰鹯),但对于那些在逆境中挣扎的个体(如困于蓬蒿下的鸟儿)来说,也无能为力。这句话强调了在不公正、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保护,寓意着对社会公正和个体权利的深刻反思。

整体来看,《箜篌谣》通过生动的意象对比与反转,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社会不公的深切感慨,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箜篌谣》古诗词赏析:

《箜篌谣》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艺术才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意象与象征

1. **炎洲翠与吴宫燕**:这里的“炎洲翠”象征着美好、自由的生活,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美丽景致或人生的理想境界。“吴宫燕”则象征着权力与繁华,暗示着宫廷生活或富贵显赫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象征,表达了对自由与权力两种生活方式的反思。

2. **吴宫火起焚巢窠**:这一句描述了权力的毁灭性力量,意味着权力的滥用会导致美好生活的毁灭。吴宫象征权力中心,火起焚巢窠则象征着权力的破坏性后果。

3. **炎洲逐翠遭网罗**:这一句暗示那些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个体,在权力与欲望的网罗中遭遇困境,体现了社会中的不公与压迫。

4. **萧条两翅蓬蒿下**:这一形象描绘了失去自由与飞翔能力的个体,困顿于荒芜之地,象征着个体在权力与命运面前的无助与失落。

5. **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一句通过鹰鹯(鹰和鹯,均为猛禽)来比喻强大而残酷的力量,表明即便面对如此强大力量,个体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 主题与寓意

这首诗探讨了权力、自由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李白通过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权力的破坏性影响和个体在面对权力时的无力感。诗中的主题围绕着自由与秩序、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展开,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的批判,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沉反思。李白在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深度。

### 结论

《箜篌谣》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主题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李白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造诣。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也展现了其对人性、命运和自由的哲学追问,是其诗集中的优秀之作。

李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