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ū shú shí yǒng 。 cí lǎo zhú

姑孰十咏。慈姥竹

作者:李白 
huán gōng míng yǐ gǔ     fèi jǐng céng wèi jié
桓公名已古   废井曾未竭
shí zhòu lěng cāng tái     hán quán zhàn gū yuè
石甃冷苍苔   寒泉湛孤月
qiū lái tóng zàn luò     chūn zhì táo hái fā
秋来桐暂落   春至桃还发
lù yuǎn rén hǎn kuī     shuí néng jiàn qīng chè
路远人罕窥   谁能见清彻

《姑孰十咏。慈姥竹》古诗词释义:

这首《姑孰十咏·慈姥竹》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咏竹诗,标题中的“姑孰”是安徽省当涂县的古称,“慈姥竹”则是当地的一处风景名胜。全诗通过描述竹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桓公指的是古代历史人物,这里借指古时候的某个统治者。这一句表明古时候的名人虽已逝去,但这里的废井(废弃的水井)依然没有干涸,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仍在,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一切。

2.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这句描述的是竹林中的景象,青石砌成的井壁上覆盖着一层苍绿的苔藓,显得静谧而又冷冽。井中寒凉的泉水映照着孤独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3.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季节的更迭被诗人巧妙地融入了景物中。秋天时,梧桐树上的叶子暂时凋落;春天来临,桃花又重新绽放。这一联反映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短暂与永恒。

4.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这一句表达了对竹林深处的隐秘之美的欣赏。远距离观察者很少能够真正领略到竹林深处的清澈与纯净。诗人在这里借竹林的清幽隐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描绘慈姥竹林中的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自然的敬仰之情。

《姑孰十咏。慈姥竹》古诗词赏析:

李白的这首《姑孰十咏。慈姥竹》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自然美的画面,通过对古废井和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历史的回响**:“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开篇就以古人的名字和废弃的井引出了历史的背景。这里“桓公”指的可能是桓温,历史上的东晋名将和政治家,与安徽姑孰(今马鞍山)有关。废井未竭,暗示着这里的文化与历史痕迹虽久远,却依然存在,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2. **自然的宁静**:“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描绘了井周围的自然环境,冰冷的石甃、苍苔的覆盖、寒泉中倒映的孤月,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月光洒在泉面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幽静与神秘,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3. **季节的更迭**:“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诗句通过“秋桐”和“春桃”的交替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秋天的梧桐叶落,冬天的寂静,春天的桃花盛开,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循环和复苏,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4. **人迹罕至的景色**:“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揭示了这处风景被外界遗忘或疏远的状态。远离喧嚣,人迹罕至,使得这里的美丽更加纯粹、未被污染。诗人感叹,这样清澈、纯净的景致,能被真正理解与欣赏的人少之又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姑孰地区慈姥竹的环境,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时间、生命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以及对纯净、未被世俗干扰之美的向往。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

李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