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zhū dì

寄诸弟

作者:韦应物 
shān sēng yī xiāng fǎng     lì àn zhèng yíng qián
山僧一相访   吏案正盈前
chū chù shì shū zhì     xuān jìng liǎng jiē chán
出处似殊致   喧静两皆禅
mù chūn huá chí yàn     qīng yè gāo zhāi mián
暮春华池宴   清夜高斋眠
cǐ dào běn wú dé     níng fù yǒu wàng quán
此道本无得   宁复有忘筌

《寄诸弟》古诗词释义:

韦应物的《寄诸弟》以朴实而深沉的语言,探讨了出世与入世、喧嚣与宁静、忙碌与闲适之间的哲学思考,以及个人追求道的历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在繁忙的官署工作时,一位山僧前来拜访的场景。这里“山僧”象征着出世、清静的生活,而“吏案”则是繁忙的官务、世俗的繁忙,形象地对比了两种生活方式。

2. **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出世与入世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最终追求的都是内心的平和与禅定,即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3.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在这两句中,作者描绘了两种生活场景:春季的华池宴饮和夜晚在高斋中的休息。这两种场景虽然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但都暗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是在喧嚣的宴会中还是在宁静的夜晚。

4. **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追求道的过程本身就没有所谓的“得到”或“忘记”,因为道并非外在事物或目的,而是存在于心性的修养之中。在追求道的过程中,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外在的结果或形式,而应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即内心修养的深刻理解。

《寄诸弟》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寄诸弟》这首诗,通过其平和而又深邃的风格,展示了他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禅学的深厚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兄弟的深深挂念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忙碌的政务中,被山僧拜访的场景。这里的“山僧”象征着自然与超脱世俗的追求,而“吏案”则代表了繁重的官府事务。诗句反映了诗人既面临着世俗的束缚,又渴望着超越和宁静的心态。

2. **颔联“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这句诗将诗人的人生态度与禅宗的思想相联结。无论是出仕为官还是隐居山林,对诗人而言,两者都是通向内心宁静的路径,体现了他对于“喧嚣”与“寂静”都持有一种禅意的理解,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3. **颈联“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在这两句话中,诗人以华美的春日宴饮和清静的夜晚高斋休憩为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生活细节的享受。通过这种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忙碌和喧嚣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4. **尾联“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这一句是对全诗主旨的总结,也是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追求真理和内心的平和本不需要刻意去获得,更不应让外在的形式或追求成为障碍。这里的“忘筌”出自禅宗,意思是超越了追求的工具或手段,直接达到了目标。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源自于对事物本质的直接体悟,而非对表象的执着。

综上所述,韦应物的《寄诸弟》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禅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兄弟的深深情感。这首诗通过其平和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韦应物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