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huáng 、 liú èr zūn shī

寄黄、刘二尊师

作者:韦应物 
jié máo zhǒng xìng zài yún duān     sǎo xuě fén xiāng sù shí tán
结茅种杏在云端   扫雪焚香宿石坛
líng qí bù xǔ shì rén dào     hū zuò léi fēng dēng lǐng nán
灵祇不许世人到   忽作雷风登岭难

《寄黄、刘二尊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寄黄、刘二尊师》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寄赠之作,通过对黄、刘二尊师所居之地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1. **结茅种杏在云端**:诗人用“结茅”形容黄、刘二尊师所住的地方建有茅屋,与世隔绝,颇有隐居之意。“种杏”可能象征着道家文化中对于长寿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在云端”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地的高远和不凡,隐喻了精神境界的高洁。

2. **扫雪焚香宿石坛**:这里的“扫雪”可能寓意着修行过程中的清除杂念,以纯净的心态迎接新的修行。而“焚香”则是道教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焚香以表达对道的尊敬和虔诚,同时也是净化心境的仪式。“宿石坛”则表示二位尊师在岩石形成的神坛上静心修行,隐喻着修行之地的神圣与庄重。

3. **灵祇不许世人到**:这句话表达了黄、刘二尊师所处之地的特殊与神圣,暗示这里受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庇护,非普通世人所能轻易接近。这既是对尊师修行之地的赞誉,也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尘嚣的隔绝。

4. **忽作雷风登岭难**:这句描述了一种突然的变化,暗示了原本平静的修行环境因某种原因(可能是天象的变化)而变得难以攀登或难以接近。这种变化可能象征着修行道路上的挑战和考验,或者是对世俗世界与隐逸生活的冲突与融合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黄、刘二尊师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道家文化和隐逸生活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寄黄、刘二尊师》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寄黄、刘二尊师》的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之手,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宁静的山中修行图景。通过对黄、刘两位尊师居住环境的描写,以及他们修行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道家修行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 诗歌解析

**首句“结茅种杏在云端”**,以“结茅”描绘出尊师们隐居的简朴生活状态,而“种杏”则暗示了道家对于长生不老和心灵纯净的追求。将这样的场景置于“云端”,既象征了他们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又隐喻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次句“扫雪焚香宿石坛”**,进一步描绘了尊师们日常修行的场景。扫雪象征着清扫心中的杂念,焚香则代表了对精神的净化和仪式感的尊重。在“石坛”宿夜,不仅体现了修行的坚定与虔诚,也暗喻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灵祇不许世人到”**,用“灵祇”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膜拜,同时也突出了黄、刘两位尊师所在之地的神秘与神圣。这一句不仅强调了修行之地的不可侵犯性,更表达了对尊师们修行境界的推崇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尾句“忽作雷风登岭难”**,以自然界中雷风的突变形象,喻示了尊师们修行道路的艰难与不凡。登山之难,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精神修行过程中的考验与历练。这一句表达了对尊师们修行之路的敬仰,以及对其超越常人、追求精神极致的钦佩之情。

### 总结

韦应物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富有寓意的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黄、刘两位尊师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修行生活,也传达了对道家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及超凡脱俗精神的赞美。整首诗既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又蕴含了对精神世界深邃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审美情趣的佳作。

韦应物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