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xuān chéng lù lù shì

送宣城路录事

作者:韦应物 
lǐ yuè rú jiā zi     yīng háo yān zhào fēng
礼乐儒家子   英豪燕赵风
qū jī cháng lǐ yì     zǒu mǎ què cóng róng
驱鸡尝理邑   走马却从戎
bái rèn qiān fū pì     huáng jīn sì hǎi tóng
白刃千夫辟   黄金四海同
piáo yáo ēn gù xià     zhū jiāng zhǐ huī zhōng
嫖姚恩顾下   诸将指挥中
bié lù lián fāng cǎo     guī xīn bàn sāi hóng
别路怜芳草   归心伴塞鸿
yè chéng xīn qí mǎn     wèi dì jiù tái kōng
邺城新骑满   魏帝旧台空
wàng quē yīng huái liàn     zāo shí guì lì gōng
望阙应怀恋   遭时贵立功
wàn fāng rú yǐ jìng     hé chǔ yù shū zhōng
万方如已静   何处欲输忠

《送宣城路录事》古诗词释义:

《送宣城路录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各句的逐段解释:

1. **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 这两句描述了宣城路录事的性格特征,既有儒家的温文尔雅,又有燕赵之地豪迈不羁的英雄气概。这说明宣城路录事既有文雅的儒学素养,也有勇猛的燕赵之风。

2. **驱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驱鸡理邑"表明宣城路录事曾在地方上治理政事,处理百姓事务时有如驱鸡般游刃有余,显示出其管理才能。"走马从戎"则说明他不畏惧战争,愿意投身军旅,勇往直前。

3. **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白刃千夫辟"形容宣城路录事在战场上英勇无敌,一夫当关,万夫莫敌。"黄金四海同"则表达了他受到四海之内的尊崇和拥戴,声誉极高。

4. **嫖姚恩顾下,诸将指挥中,**"嫖姚恩顾下"可能是指宣城路录事得到高官的赏识和垂青,能够担任重要职位。"诸将指挥中"表明他在军队中有着指挥将领的重任和权威。

5. **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别路怜芳草"表达了对离开之路的留恋和对旅途美好事物的怀念。"归心伴塞鸿"则是说归心似箭,归家的心情伴随北飞的大雁。

6. **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邺城新骑满"暗示邺城如今充满了新进的骑手或士兵,可能象征着军事或政治的新气象。"魏帝旧台空"可能指的是邺城曾经是魏帝的居所,如今已成空旷之地,暗示历史的变迁。

7. **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望阙应怀恋"表达了对朝廷的怀念与忠诚。"遭时贵立功"意味着在合适的时代,应努力建立功勋。"万方如已静"可能意味着国家或社会已经安定,"何处欲输忠"则表明在这样的时候,仍然要忠心耿耿,为国家效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宣城路录事的英姿、功绩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对这位将领的敬仰和对他的离别的不舍之情。

《送宣城路录事》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送宣城路录事》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对路录事形象的描绘和对旅途情景的勾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前程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也体现了其对儒家文化和燕赵豪情的深刻理解和融入。

### 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

开篇两句既点出了路录事的出身背景——他是“儒家子”,继承了儒家的礼仪、乐律与道德精神;又是“燕赵风”,承袭了燕赵之地豪迈、英勇的气概。这既是对路录事个人特点的赞誉,也暗示了他在儒家文化与燕赵豪情之间的独特融合。

### 驱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

“驱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两句,运用了典型的典故和生活化的场景描绘。在“理邑”中,路录事以民为本,勤勉治理,展现出他作为行政官员的才干与责任心;“走马从戎”则表明他能同时适应军事生活,显示出多面的才能与果敢的行动力。

### 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

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白刃千夫辟”形容路录事以一人之力,能驱散千军万马,暗示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勇敢的决断力;“黄金四海同”则是赞美他广受欢迎、声誉卓著,如同黄金一般普照四方。

### 空间与时间的穿越

“嫖姚恩顾下,诸将指挥中”两句,通过“嫖姚恩顾”这样的历史典故,赞颂了路录事受到高层的赏识与信任,如同历史上的英雄一样。接下来,“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描绘了送别场景,借芳草和鸿雁的意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牵挂。

### 末尾的勉励与展望

最后,“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以历史遗迹为背景,既有对路录事前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暗示,也有对历史传承的感慨。紧接着“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表达了对路录事在国家与个人成就上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心怀国家,时刻准备在合适的时候立下功勋。最后,“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则预示了对和平时代的期待,以及对忠诚于国家的最终期待。

### 总结

《送宣城路录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历史意象,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与燕赵豪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成长、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是韦应物送别诗中的佳作,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都值得深入品味和研究。

韦应物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