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ò lí shān

过骊山

作者:窦巩 
nán zhōu fēng tǔ zhì lóng méi     huáng zhǐ chū fēi chì zì lái
南州风土滞龙媒   黄纸初飞敕字来
èr yuè qǔ jiāng lián jiù zhái     ā pó qíng shú mǔ dān kāi
二月曲江连旧宅   阿婆情熟牡丹开

《过骊山》古诗词释义:

### 诗词逐段解释

《过骊山》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窦巩所作,通过对骊山的探访,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感慨。全诗共四句,逐段解释如下:

#### 第一句:“南州风土滞龙媒,黄纸初飞敕字来”

此句中,“南州”指岭南地区,“风土”指地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滞龙媒”则是一种借喻,意指被长时间束缚在某处的骏马,这里隐喻被长期隔绝于岭南的骏马(即人才),它们难以展翅高飞。“黄纸”指的是皇帝的诏书,特别是指诏令在黄色的纸上书写,用以彰显其权威。“敕字”则是皇帝的命令或旨意。这句诗整体意思是在表达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使得一些人才或骏马难以脱颖而出,而诏书的到来则代表着机会和改变的可能。

#### 第二句:“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

“曲江”是长安城内著名的风景区,与诗中的“旧宅”相对应,暗示了作者对过去居住地或老朋友的怀念。“阿婆”是口语化的称呼,这里代指年长的妇女,以“情熟”形容与牡丹的亲近,实际上是以人与花的相互熟知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牡丹开”不仅描绘了春日里牡丹盛开的美景,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出现,与前句的“黄纸初飞”相呼应,暗示着新的机遇与希望。

### 总结

这首《过骊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岭南风土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骏马、诏书、曲江、旧宅和牡丹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全诗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和哲学思考。

《过骊山》古诗词赏析:

窦巩的《过骊山》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特定地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识。让我们从几个关键点来赏析这首诗:

1. **开篇寓意**:“南州风土滞龙媒,黄纸初飞敕字来”。开篇将骊山与南州联系起来,通过“龙媒”这一典故(传说中只有圣贤之人才能骑乘的神马),隐喻了骊山的历史与文化地位,同时通过“黄纸初飞敕字来”描绘了诏书降临的庄严场景,暗示了政权的权威和对地方的控制。

2.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这里的“曲江”和“旧宅”都是西安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地标,而“阿婆情熟牡丹开”则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牡丹花的盛开不仅是季节更替的标志,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可能隐含着对逝去时代的怀念或对当下景象的感慨。

3. **情感与反思**:全诗通过描绘骊山及其周边景物的变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从“滞龙媒”到“牡丹开”,既有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也可能包含了对现实与过往差异的反思。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对时间、空间和生命流转的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窦巩的《过骊山》在寥寥数语中,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洞察。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诗人不仅描绘了骊山及其周边的美丽景色,更通过这种景象传达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那种将自然、历史与个人情感融合一体的美学追求。

窦巩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