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ù dé cháng tíng liǔ

赋得长亭柳

作者:戴叔伦 
yán yún yǎn zhú fēi     qù niǎo dài yú huī
岩云掩竹扉   去鸟带馀晖
dì pì shēng yá báo     shān shēn sú shì xī
地僻生涯薄   山深俗事稀
yǎng huā fēn sù yǔ     jiǎn yè bǔ qiū yī
养花分宿雨   剪叶补秋衣
yě dù féng yú zi     tóng zhōu dàng yuè guī
野渡逢渔子   同舟荡月归

《赋得长亭柳》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赋得长亭柳》以长亭边的柳树作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山间村落的一个典型的夏日傍晚,通过环境、活动和人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乡村生活景象。下面逐段解释各句意思:

1. **岩云掩竹扉,去鸟带馀晖**。这句话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山岩上的云朵遮住了竹门,刚刚飞行的鸟儿带走了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2. **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这句进一步解释了上一句的环境,说明这个地方偏远,生活简朴,远离尘世的喧嚣。深山之中,日常琐事少,生活节奏缓慢,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

3. **养花分宿雨,剪叶补秋衣**。这里描述了日常的农事活动:花木的养护、花期的预测与利用雨水,以及秋季时剪叶为衣料,体现了乡村生活中对自然的顺应与利用,同时也反映了农人勤劳与智慧的一面。

4. **野渡逢渔子,同舟荡月归**。在诗的最后,作者描绘了一幅乡村夜晚渡口的温馨画面:在野渡中遇见了捕鱼的人,他们一起乘着小舟,在月光下归家。这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长亭边的柳树为引子,描绘了作者在偏远乡村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简朴、和谐与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赋得长亭柳》古诗词赏析:

戴叔伦的这首《赋得长亭柳》是一首描绘乡村自然风光与生活情趣的诗作,通过对长亭柳以及周围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两句“岩云掩竹扉,去鸟带馀晖”**,以岩上云彩遮掩竹门和傍晚归鸟带着最后一抹余晖飞去的景象开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云、竹、鸟、光的组合,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2. **“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紧承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偏远和生活状态的简单朴素。地僻山深,意味着远离喧嚣,生活也相对简朴,这种环境往往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3. **“养花分宿雨,剪叶补秋衣”**,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长亭柳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劳作的情景。花与叶,宿雨与秋衣,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通过“养”与“剪”的动作,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厚意和生活哲学。

4. **“野渡逢渔子,同舟荡月归”**,最后一联描绘了诗人与渔人一同泛舟月下的场景。野渡遇渔子,同舟而归,既是一种偶然的相遇,也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在月光的映照下,舟行水面,映衬出诗人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超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展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风景诗,更是一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之作。

戴叔伦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