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ún lǐ shān rén bù yù

寻李山人不遇

作者:王建 
xiāo yáo wēng zài cǐ péi huí     dì gǎi xī míng qǐ shí tái
逍遥翁在此裴回   帝改溪名起石台
chē mǎ dào chūn cháng jiè wèn     zǐ sūn yīn xuǎn zàn guī lái
车马到春常借问   子孙因选暂归来
xī shū yě zhú rén yí zhé     líng luò jiāo huā yǔ dǎ kāi
稀疏野竹人移折   零落蕉花雨打开
wú zhǔ qīng shān hé suǒ zhí     mài gōng guān shuì bù rú huī
无主青山何所直   卖供官税不如灰

《寻李山人不遇》古诗词释义:

《寻李山人不遇》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士李山人的追思与探寻,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世态炎凉、个人命运多舛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逍遥翁在此裴回
“逍遥翁”指的是李山人,用“逍遥”二字形容李山人的生活自由自在、超脱世俗,表明他生活中的轻松自在。诗人在此句中表达了对李山人的仰慕与思念,同时描绘了他在某处徘徊的情景。

### 帝改溪名起石台
“帝改溪名”可能是诗人对地方官或统治者的某种批评,暗含对官场功利的讽刺,同时也可能是指李山人生活之地环境的改善。起“石台”可能象征李山人居住地的建筑提升,也可能是对隐居生活的某种提升或改善。

### 车马到春常借问
“车马到春”描绘了春季时节,车马络绎不绝的景象,暗示社会活动的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借问”表明诗人和其他访客经常前来探望李山人,反映了李山人在社会中虽隐居但仍然被人所关注、尊重的状态。

### 子孙因选暂归来
“子孙因选暂归来”可能是指李山人有时会接待来访的子孙或是家族的后人,也可能是李山人在某个特定时期会暂时走出隐居生活,参加家族或社会的某些活动。

### 稀疏野竹人移折
“稀疏野竹”描绘了李山人生活环境的自然景象,可能象征着李山人居住地的宁静与朴素。而“人移折”则可能隐含着社会中的人对自然的破坏或不当取用,也可能是诗人对李山人生活状态的某种担忧。

### 零落蕉花雨打开
“零落蕉花”可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可能是诗人对李山人生活变迁的一种象征。而“雨打开”可能指的是雨后万物复苏,也可能是对某种改变的期待或希望。

### 无主青山何所直
“无主青山”可能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未被世俗所污染的状态,同时也可能暗含对李山人追求的某种推崇。然而,“何所直”则表达了对这些美好事物价值的质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价值观的批判。

### 卖供官税不如灰
这句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个人命运与权力、税收等制度之间关系的不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李山人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暗示了个人在强权和制度面前的无奈与无力感。

整体来看,《寻李山人不遇》不仅描绘了李山人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也通过诗人对李山人的追忆,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寻李山人不遇》古诗词赏析:

《寻李山人不遇》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李山人居所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在寻找过程中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题目与背景**:“寻李山人不遇”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诗人寻找一位名叫李山人的隐士,但最终未能相遇。题目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期待与失落交织的情感状态。

2. **首联(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逍遥翁”是对李山人的尊称,暗示其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裴回”字眼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李山人在山水间自由漫步、悠然自得的情景,同时通过“帝改溪名起石台”这一细节,预示了李山人所在之地的隐逸和不凡,以及其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3. **颈联(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世俗世界对李山人居住地的不断“借问”和“暂归”,侧面表现了李山人的隐居生活对周围世界的吸引力与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世俗生活与隐逸生活的对立与矛盾。

4. **尾联(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稀疏野竹”与“零落蕉花”营造了一种自然景象的衰败与宁静,表达了对李山人生活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一句,用对自然美景的无价之物(“青山”)被“卖供官税”换取“灰”(一无所有的象征)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暗示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的困惑与无奈。

整体来看,王建的《寻李山人不遇》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既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暗含了对人类社会价值扭曲的反思,是一首兼具美学与哲理深度的作品。

王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