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ǒu zuò èr shǒu

偶作二首

作者:刘禹锡 
shèng yán guì zhōng shù     zhì dào zhòng guān shēn
圣言贵忠恕   至道重观身
fǎ zài hé suǒ hèn     sè xiàng sī wèi rén
法在何所恨   色相斯为仁
liáng shí nán jiǔ shì     yīn zhé qǐ wú yīn
良时难久恃   阴谪岂无因
jì mò sháo yáng miào     hún guī bú jiàn rén
寂寞韶阳庙   魂归不见人

《偶作二首》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的《偶作二首》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首作品。这篇诗词共有两首,对“圣言”、“忠恕”、“法”、“色相”、“良时”、“阴谪”、“寂寞”和“韶阳庙”等概念进行了深刻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历史与自然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两首诗逐段的解释:

### 第一首

1. **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
- 圣人的话语珍贵在于强调忠心与宽容,而至高无上的道理重视审视自身。这体现了对道德行为和自我修养的重视。

2. **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
- 法度存在于何处让人不满?色彩与形象体现的即是仁慈。这是对法度与仁慈关系的思考,强调了通过外在的体现来表达内在的仁德。

3. **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
- 良好的时机难以长久依赖,阴暗的惩罚并非没有原因。这里反映了对时间的短暂性以及事物变化无常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命运和因果律的存在。

4. **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 寂静的韶阳庙里,灵魂归去却不见其人。这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或许象征着历史人物的离去,以及时间流逝中记忆的消逝。

### 第二首

详细解读第二首诗词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但基于题目和内容框架,可大致猜测:

1. **可能探讨的是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圣言、法度、时机到历史遗迹的描述,可以看出诗人对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思考。

2. **强调道德实践与个人修养**:“忠恕”、“仁慈”、“观身”等词语提醒读者,道德实践不仅是对他人和自然的,也是对自身的,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3. **反映对命运和时间的哲思**:“良时”、“阴谪”、“寂寞”和“韶阳庙”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历史的画卷,暗含对时间流逝、命运不可预测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伟人、英雄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和影响力依然存在的认识。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偶作二首》通过深邃的思考和优美的文辞,探讨了道德、历史、时间与命运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偶作二首》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这首《偶作二首》表达了他对于道德、时运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这首诗中融合了儒家思想的忠恕之道与佛教的色空观念,同时也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1. **忠恕之道**:“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意味着在圣贤的言论中,忠和恕是重要的道德原则,最高的智慧在于观察和反省自身的行为。这里的“忠”指的是对上负责,“恕”指的是对下宽容,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责任与理解。通过“观身”,即自我反省,个体可以更好地实践忠恕之道,达到道德的至高境界。

2. **色相与仁**:“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强调了法度的存在是为了引导人们向仁德迈进,色相(物质世界的表象)也是实现仁德的途径之一。在这里,刘禹锡提醒人们不要对物质世界过分执着,而应通过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实践,达到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状态。

3. **良时与阴谪**:“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指出良机和好运难以长期依赖,人生总会有起落。这里的“阴谪”可能指遭遇的困境或挫折,提醒人们即使在顺境中也不能掉以轻心,逆境中也不应轻易放弃,因为所有的遭遇都是由因果循环所决定的。

4. **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最后一句“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描绘了一种历史遗迹的孤寂,也许是指韶阳庙作为历史的见证,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格外静默与寂寞。这句话暗示了历史人物和他们曾经的辉煌可能在现代生活中难以找到共鸣,流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深邃的思考,探讨了道德修养、人生起伏、命运与历史的联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对过去的反思,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