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ǎi shé yín

百舌吟

作者:刘禹锡 
chén chén xià yè lán táng kāi     fēi wén cì àn shēng rú léi
沉沉夏夜兰堂开   飞蚊伺暗声如雷
cáo rán chuā qǐ chū hài tīng     yīn yīn ruò zì nán shān lái
嘈然欻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
xuān téng gǔ wǔ xǐ hūn hēi     mèi zhě bù fēn tīng zhě huò
喧腾鼓舞喜昏黑   昧者不分听者惑
lù huā dī lì yuè shàng tiān     lì zī yíng rén zhe bù dé
露花滴沥月上天   利觜迎人着不得
wǒ qū qī chǐ ěr rú máng     wǒ gū ěr zhòng néng wǒ shāng
我躯七尺尔如芒   我孤尔众能我伤
tiān shēng yǒu shí bù kě è     wèi ěr shè wò qián kuāng chuáng
天生有时不可遏   为尔设幄潜匡床
qīng shāng yī lái qiū rì xiǎo     xiū ěr wēi xíng sì dān niǎo
清商一来秋日晓   羞尔微形饲丹鸟

《百舌吟》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的《百舌吟》是一首通过描绘夜晚百舌鸟的叫声,来抒发对自然景象的深思和对世间事物的哲理见解的诗。下面是逐段解释:

1. **沉沉夏夜兰堂开, 飞蚊伺暗声如雷:** 夜晚的夏夜,凉爽的兰室被打开,蚊虫在黑暗中发出如同雷鸣般的叫声。

2. **嘈然欻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 声音开始嘈杂,突然让人感到惊骇,仿佛来自遥远的南山。

3. **喧腾鼓舞喜昏黑, 昧者不分听者惑:** 鸣叫的声音在黑暗中喧嚣起舞,让不明真相的人感到困惑。

4. **露花滴沥月上天, 利觜迎人着不得:** 露珠在夜色中滴落,月光照耀,而百舌鸟的尖嘴虽能迎人,却不能触及。

5. **我躯七尺尔如芒, 我孤尔众能我伤:** 我有七尺之躯,而百舌鸟虽然多,却能伤害到我。

6. **天生有时不可遏, 为尔设幄潜匡床:** 自然界有其规律,百舌鸟的鸣叫无法遏制,我为它们设置庇护所,让它们安静地栖息。

7. **清商一来秋日晓, 羞尔微形饲丹鸟:** 当清冷的秋风吹来,天色渐渐明亮,羞辱你们微小的身形,会被喂食给红色的鸟儿。

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在夏夜的喧嚣叫声的描绘,以及与之对比的自然界秩序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声音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赞美。

《百舌吟》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百舌吟》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夜晚景象,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描述与情景
- **开篇描绘**:“沉沉夏夜兰堂开, 飞蚊伺暗声如雷” 这两句通过对比,将夏日夜晚的寂静与蚊虫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用“如雷”来形容蚊声之大,形象地描绘出夏日夜晚的场景。
- **场景氛围**:“嘈然欻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 这几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蚊虫在夜晚的活跃与狂欢,它们似乎在喜迎黑暗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生动的氛围。

### 2. 比喻与象征
- **以蚊喻人**:“昧者不分听者惑”、“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这些诗句运用了鲜明的比喻,通过将人与蚊虫对比,揭示了社会中的“众”与“孤”、“弱”与“强”的关系,以及“不明智者”与“听者”的冲突。
- **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天生有时不可遏, 为尔设幄潜匡床” 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力量与不可抗拒性,同时也暗示了个人行动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

### 3. 情感与哲理
- **矛盾与和谐**:“清商一来秋日晓, 羞尔微形饲丹鸟” 结尾处,通过“清商”(秋天的音乐)的到来,暗示了自然规律的更替与和谐,同时也以蚊虫的“羞”与最终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和循环往复的深思。

### 结论
《百舌吟》不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夏日夜晚的独特魅力,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个体与环境、生命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自然法则的宏观意义。刘禹锡通过对蚊虫这一微小生命状态的深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自然、社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