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é zōng shén wǔ xiào wén huáng dì wǎn gē èr shǒu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作者:刘禹锡 
zǎo huā cháng fàn hán     fán shí cháng kǔ suān
早花常犯寒   繁实常苦酸
hé shì shàng chūn rì     zuò lìng fāng yì lán
何事上春日   坐令芳意阑
yāo táo dìng xiāng xiào     yóu jì kěn huí kàn
夭桃定相笑   游妓肯回看
jūn wèn diào jīn dǐng     fāng zhī zhèng wèi nán
君问调金鼎   方知正味难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所作的《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是一组哀悼诗,这两首诗在表面上是对春天景物的描述,实际上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德宗皇帝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政治和道德的深沉思考。下面是对这两首诗逐段的解释:

### 第一首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春天的花朵常常因寒气未消而早开,这使得它们不够成熟,果实常常因为未得到足够的阳光和温暖而变得酸涩。这里的“早花”和“繁实”可以象征德宗皇帝在位时期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即使面对这样的挑战,人们仍努力试图开花结果,但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为什么在春天这样的季节里,面对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却让美好的意趣日渐消逝?这里表达了对德宗皇帝在位期间,虽然处于春日的美好象征时期,却无法留住岁月的青春和活力,使得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之花凋谢,美意渐逝的感慨。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夭折的桃花似乎在嘲笑,游荡的妓女也懒得回头。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拟人化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即使在最美好的时节,也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和生命消逝的现实。桃花的夭折和妓女的不回首,象征着德宗在位期间无法挽留的悲剧和不可逆转的衰落。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这里引用了古代炼丹术的场景,比喻德宗皇帝(这里的“君”)如果想要调和(治理)国政,就如同调制金丹那样困难。通过“调金鼎”这一典故,表达了治理国家并非易事,需要高超的技艺和智慧。这里的“正味”则是指真正的治理之道,强调了德宗在位期间面临的治理难题之深,即使倾尽心力,也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问题之法。

### 第二首

关于第二首的具体含义和解释,由于原文和解释在文中没有给出,以下是对一首挽歌可能蕴含的一般解读:

**挽歌**,作为一种哀悼逝者的诗歌形式,通常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哀思。在刘禹锡的这首挽歌中,虽然没有具体的原文,但可以推测,它可能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隐喻性地表达了对德宗皇帝去世的哀悼,同时也反思了其在位期间的政绩、道德和历史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教训。

**春天的景象**,在这里除了具有自然界的象征意义,也可能暗指国家和社会的新生、希望和活力,而德宗皇帝的去世,则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预示着新的开始或转变。通过自然界的衰落,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以及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与感慨。

**治理之道的探讨**,在这首挽歌中,也可能包含了对道德、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追求的思考。刘禹锡作为一位深思熟虑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往往蕴含深刻的社会和哲学思考,这首挽歌也不例外,它不仅哀悼逝者,也试图探讨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道德的正直和治理的智慧。

**调金鼎**,这一典故的引用再次体现了对治国理念的深入探讨。在古代,调金鼎不仅象征着炼丹术的高深,也比喻治理国家的复杂性和高难度。通过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德宗皇帝在治理国家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反思了治理之道的艰难和复杂性。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通过对自然界的花果凋谢和难调的金鼎之味的比喻,来表达对逝去的德宗神武孝文皇帝的哀悼和对其为国为民之功勋的缅怀。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象与道德哲学,形成一种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审美效果。

**赏析如下:**

1. **自然景象的象征意义:**
- **早花与繁实:**“早花常犯寒, 繁实常苦酸”运用了自然景象的象征,将“早花”和“繁实”比喻为皇帝在位时期的局势和成果。这里的“寒”与“酸”隐喻着环境的艰难与成果的不完美,暗示了皇帝治理国家时面临的挑战与不被所有人满意的情况。
- **春日与芳意阑:**“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通过春天作为生命力的象征,暗示国家的繁荣与希望,而“芳意阑”则象征着皇帝去世后,这种生命力与希望的消逝,引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忧虑。

2. **道德哲学的探讨:**
- **夭桃与游妓:**“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以“夭桃”(生命力旺盛的桃树)和“游妓”(过客般的游荡者)的比喻,反映了对皇帝逝去后国家与人民情感的深层思考。夭桃象征着皇帝生前的光辉与国家的繁荣,游妓则是指那些对国家变迁无动于衷或游离于主流情感之外的个体。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皇帝与国家精神延续性的反思。
- **调金鼎与正味难:**“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运用了调鼎烹饪的比喻,将治国与调和各种社会矛盾比作调鼎,其中的“正味”象征着治理国家的真谛或道德法则。这句话意味着,即便人们询问如何治理国家(调金鼎),也难以找到能够平衡各种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正味”,暗示了治国之难。

**总体来说,这首挽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道德哲学的探讨,既表达了对德宗神武孝文皇帝的哀悼之情,又深刻地反思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永恒的挑战。**通过这种艺术手法,刘禹锡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也传递了对历史与社会深刻的思考。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