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à jùn gū sū běi guī dù yáng zi jīn ( hòu shǒu yī zuò gū sū tái shī )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后首一作姑苏台诗)

作者:刘禹锡 
yún wài zhī xíng sì     míng shēng dí hǔ qiū
云外支硎寺   名声敌虎丘
shí wén liú mǎ jì     fēng shì sǒng niú tóu
石文留马迹   峰势耸牛头
quán yǎn qián tōng hǎi     sōng mén yù dài qiū
泉眼潜通海   松门预带秋
chí huí hǎo fēng jǐng     wáng xiè xī céng yóu
迟回好风景   王谢昔曾游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后首一作姑苏台诗)》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的这首诗,题为“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实际上是以“姑苏台诗”为标题。在这首诗中,刘禹锡描绘了他离开苏州(姑苏)北归途中,经过扬子津时所见的景色和感受到的氛围,同时也提到了历史悠久的支硎寺,以及与苏州文化历史相关的地标和景观。让我们逐段解释其含义:

1.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这首诗开篇便提到了位于云雾之外的支硎寺,它的名声与著名的虎丘山相匹敌。这不仅赞美了支硎寺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虎丘山在苏州的名气和影响力。

2.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这两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石文是指岩石表面的自然纹理,仿佛留下了马的足迹,暗示了这里曾经有马匹行走;“峰势耸牛头”则是对山峰形状的描述,如同牛的头颅高耸,生动形象。

3.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这两句从自然环境转向更具体的事物。泉眼深入地下,似乎与大海相连,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深远;松门预带秋,则是在暗示秋天的到来,松树成为了秋天来临的预兆,这种自然的季节更替被诗人巧妙地融入诗句中。

4.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这句直指历史,提到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游历于此,赞美了这里的美景,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繁华的感慨。这里的“好风景”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赞誉,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苏州这座古老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刘禹锡的笔触细腻,不仅展现了景物的美丽,也渗透了他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后首一作姑苏台诗)》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这首《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一作《姑苏台诗》)以凝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姑苏(苏州)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感慨。

首句“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开篇便将目光投向了远离尘嚣的支硎山,以及其上的支硎寺。支硎寺以与虎丘山齐名的名声,象征着姑苏地区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底蕴。虎丘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闻名遐迩,此处用“敌”字将两处景观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支硎寺独特魅力的赞誉。

接下来的“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石文,即岩石上留下的痕迹,马迹,指马蹄踏出的痕迹,这两句描绘了岩石上的自然纹理和峰峦的雄伟之势,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之力。而“峰势耸牛头”更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威严挺立的壮观景象。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则通过“泉眼”与“松门”的描写,展现了姑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季节变化。泉眼深入地下,与大海相通,预示着自然界的神秘与深邃;而松门则带入了秋天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轮回。

最后的“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是对姑苏美景和历史的感慨。王谢是指东晋时期的王氏和谢氏家族,这两个家族是当时权贵的代表,他们在姑苏的游览,反映了姑苏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故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姑苏美景和历史的赞美,同时也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巧妙地描绘了姑苏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展现了作者对姑苏这片土地的独特情感和深刻理解。它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致敬,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和人文思考。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