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yì zhōu shī què hái qián nán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作者:刘禹锡 
zuó rì dōng lín kàn jiǎng shí     dōu rén xiàng mǎ tà liú lí
昨日东林看讲时   都人象马蹋琉璃
xuě shān tóng zi yīng qián shì     jīn sù rú lái shì běn shī
雪山童子应前世   金粟如来是本师
yī xī yán guī jiǔ chéng lù     sān yī céng fú wàn nián zhī
一锡言归九城路   三衣曾拂万年枝
xiū gōng jiǔ bié rú xiāng wèn     chǔ kè féng qiū xīn gèng bēi
休公久别如相问   楚客逢秋心更悲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的这首诗《送义舟师却还黔南》,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禅师义舟归途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深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
- **东林**:这里指佛教寺院,常常象征着佛法和修行的场所。
- **看讲时**:指的是在寺院里聆听佛法讲授的时刻。
- **都人象马蹋琉璃**:这句描绘了东林寺的热闹场景,用“都人象马”形容前来听法的人群之多,以及整个景象的壮观。这里“琉璃”可能象征着佛教中光明、纯洁的意象,与后文的“雪山”形成对比。

2. **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 **雪山童子**:可能象征着佛教中的一位圣者或者高僧,与“前世”对应,暗示着这位圣者曾有过前世的身份。
- **金粟如来**:佛教中的一尊佛,代表了智慧和慈悲,作为“本师”,表明义舟师(即将归还的僧人)与之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

3.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 **一锡**:佛教僧侣的行装之一,象征着僧人的简朴和自由。
- **九城路**:可能指通往黔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漫长而重要的道路,象征义舟师的归途。
- **三衣**:佛教僧侣的必备衣物,这里是比喻义,暗示义舟师对佛教传统的尊崇。
- **万年枝**:可能象征着佛教的古老传统和延续性,这里也是比喻义,强调佛教的深远历史和影响力。

4.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 **休公**:可能是与义舟师相关的另一位僧人或高僧,这里用以表达对义舟师的别后思念。
- **楚客**:古代楚地的旅客或过客,这里可能代表诗人的自我投射,表达在秋天遇到友人离别时的悲伤情绪。
- **心更悲**:诗人在分别时更加悲伤,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关切和离别后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既描绘了佛教修行的神圣与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对历史、传统的深刻思考。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送义舟师却还黔南》一诗,深含对佛教哲理的感悟和对离别的深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背景与主题**:诗的标题“送义舟师却还黔南”暗示了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对佛法的探讨。义舟师,可能指的是一个僧人,刘禹锡借送别之事,表达对佛法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 **首句“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通过描述昨日在东林寺(佛教寺院)听法师讲经的情景,展现出当时的热闹与庄重。这里的“都人象马蹋琉璃”形象地描绘了听众众多,场面宏大,暗示了佛法的广为传播和人们对佛法的热衷。

3. **中间两联“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 “雪山童子应前世”用雪山童子(比喻成道者)应前世的比喻,强调了佛法修行的漫长和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
- “金粟如来是本师”指出金粟如来(佛教中的佛陀之一)作为其本师的深刻含义,意味着对佛法的追随和传承。
- “一锡言归九城路”描绘了僧人(义舟师)携锡杖归程的场景,预示了别离。
- “三衣曾拂万年枝”可能象征了僧人修行的持久与对佛法的虔诚。

4. **末尾“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 “休公久别如相问”是对友人(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师父)的假设性对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关怀与期待。
- “楚客逢秋心更悲”则表达了秋天到来时,作者心境更为悲凉,可能象征着对离别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对佛教修行、前世今生、离别哀愁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刘禹锡对佛法的深厚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