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īng mén dào huái gǔ

荆门道怀古

作者:刘禹锡 
hàn shòu chéng biān yě cǎo chūn     huāng cí gǔ mù duì jīng zhēn
汉寿城边野草春   荒祠古墓对荆榛
tián zhōng mù shù shāo chú gǒu     mò shàng xíng rén kàn shí lín
田中牧竖烧刍狗   陌上行人看石麟
huá biǎo bàn kōng jīng pī lì     bēi wén cái jiàn mǎn āi chén
华表半空经霹雳   碑文才见满埃尘
bù zhī hé rì dōng yíng biàn     cǐ dì hái chéng yào lù jīn
不知何日东瀛变   此地还成要路津

《荆门道怀古》古诗词释义:

《荆门道怀古》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荆门(今湖北钟祥)的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希望。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这句话描述了汉寿城(今湖北江陵)边的春景,野草在春风中茂盛生长,却与荒废的祠庙和古墓相邻,面对着荆棘丛生的荒地,展现了一种历史的荒凉感。

2.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在田间,牧童在焚烧刍狗(古代祭祀时用来祭神的草扎狗);在路边,行人则在观看石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出现在皇家陵墓或宫殿门口)。这两个场景形成对比,一方面反映了民间的祭祀习俗,另一方面则暗示了皇权的衰落和历史的变迁。

3.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华表(古代宫殿、陵墓前的石柱)虽然半空立着,却经过了雷电的摧残,石碑上的文字也因时间的流逝而被灰尘覆盖,难以辨认。这两个细节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4.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东瀛(古代对日本的称呼)的海洋将会改变,这个地方将会再次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这里的“东瀛变”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的变迁,也可以理解为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改变,蕴含着对历史循环和未来变化的深刻思考。刘禹锡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时间、变迁和循环的哲学思考。

《荆门道怀古》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荆门道怀古》是一首以怀古为主题的七言律诗,通过对荆门一带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以汉寿城边的一片荒芜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荒祠、古墓、牧竖、石麟、华表和碑文等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沉寂和沧桑。

首联“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春日景象,汉寿城已逝,唯有野草生长,荒废的祠堂和古墓与丛生的荆棘相映,突出历史的荒凉与时间的无情。

颔联“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进一步描绘了现实与历史的交错。牧童在田间焚烧着草狗,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行人走在路上,可能会偶然发现古代的石麟,引起对过往辉煌的遐想。

颈联“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则以华表和碑文作为历史遗迹的象征,华表在雷电的摧残下只剩半空,碑文则被岁月的尘埃遮蔽,难以辨认,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脆弱和时间的侵蚀。

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遐想与期待。东瀛可能是指东海,这里可以理解为变化与重生的象征。诗人想象有一天这片荒芜之地会再次成为交通要道,寓意历史的轮回与文明的复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诗中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历史观。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