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è xià dài chuán diǎn chéng zhū tóng shě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
zuó rì kàn chéng sòng hè shī gāo lóng tí chū bái yún sī |
昨日看成送鹤诗 高笼提出白云司 |
zhū mén zhà rù yīng mí lù yù shù róng qī mò jiǎn zhī |
朱门乍入应迷路 玉树容栖莫拣枝 |
shuāng wǔ tíng zhōng huā luò chù shù shēng chí shàng yuè míng shí |
双舞庭中花落处 数声池上月明时 |
sān shān bì hǎi bù guī qù qiě xiàng rén jiān chéng yǔ yí |
三山碧海不归去 且向人间呈羽仪 |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下面逐句解释其含义:
1. **昨日看成送鹤诗,高笼提出白云司,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
-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在昨天创作的送鹤诗中,鹤被放入高高的笼子,被提出到白云司(可能是指某种官署或特定场所)。这似乎在比喻诗人自己或是某个被期待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朱门,可能象征高位或尊贵的环境)时可能会感到迷茫,但不必担心,就像鹤不应过于挑剔栖息的地方(玉树)一样,应该适应并发挥自己的价值。
2. **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
- 这两句诗描绘了在花园(庭中)花落之时,两只鹤在翩翩起舞的场景,以及月光皎洁的池塘上,鹤发出的数声鸣叫。这象征了诗人在新环境中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时刻,充满了优雅和宁静的美。
3. **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
- “三山”和“碧海”是中国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或理想之地。通过“不归去”表达诗人或其主题虽有追求超越世俗的愿望,但暂时选择留在人间,向世人展示其高尚的德行和美好的形象(羽仪,比喻高尚的仪态)。这表明即使在面对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时,诗人也愿意在现实世界中贡献其才华和美德。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送鹤、鹤在新环境中的适应、以及在特定场合展示才华的场景,象征了个人或某个主题在面临新挑战或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表现和最终的价值追求。诗中蕴含了对于超越现实、追求高尚道德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这首诗《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虽然题为待命的等待,但实际上是一首以拟鹤自喻,抒发个人情感与志向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比喻与象征**:诗中以鹤为喻,将自己比作一只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德、才能的自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吉祥的象征,诗人通过这种比喻,寄寓了对个人品格的坚持和对理想的向往。
2. **细节描绘**:诗中的“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两联,通过“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和“玉树”(美满的生活或高洁的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踏入新的环境或生活阶段时的迷茫与选择。这里隐含了诗人对复杂社会环境的洞察,以及在追求高尚生活时可能面临的困惑。
3. **情感与景物融合**:“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这两联通过描绘鹤在花落时双舞的优雅景象以及在月明下池边的悠扬啼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表达。
4. **自我抒怀与呼唤**:“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表明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实现抱负时的坚定态度,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不愿放弃,即使在人间平凡生活,也要展现出鹤的高洁之仪。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强调,也是对社会公正与道德坚守的一种呼唤。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高尚的追求,也蕴含了对社会、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