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é lǐ liù shì yù wén xuān wáng miào shì diàn zuò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

作者:刘禹锡 
mán shuǐ zǔ cháo zōng     bīng fú xià zhǔ gōng
蛮水阻朝宗   兵符下渚宫
qián chóu dé shàng cè     wú zhàn yǐ chéng gōng
前筹得上策   无战已成功
hàn shǐ xīng fēi rù     yí xīn cǎo yǎn tóng
汉使星飞入   夷心草偃同
gē yáo kāi zhú zhàn     bài wǔ jí sāng gōng
歌谣开竹栈   拜舞戢桑弓
jiù rì zhī bīng shì     tóu rén niàn niǎo qióng
就日知冰释   投人念鸟穷
wǎng luó sān miàn jiě     zhāng zòu jiǔ mén tōng
网罗三面解   章奏九门通
huì fú lián cāo mèi     diāo tí jǐn jū gōng
卉服联操袂   雕题尽鞠躬
jiàng fān qiū liàn bái     yì qí zhòu chén hóng
降幡秋练白   驿骑昼尘红
huǒ hào xiū chuán jǐng     jī qiáo bà gèn kōng
火号休传警   机桥罢亘空
dēng shān bú jiàn lǔ     zhèn pèi zì shēng fēng
登山不见虏   振旆自生风
jiāng yuǎn yān bō jìng     jūn huí qì sè xióng
江远烟波静   军回气色雄
zhù kàn wén xǐ hòu     jīn shí cì yuán róng
伫看闻喜后   金石赐元戎
juǎn sān bǎi liù shí sān
卷三百六十三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的这首诗《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赞颂了在治理蛮夷地区时的睿智策略与和平成果,描绘了从军事干预到文化融合的全过程,展现了从冲突到和平的转变。诗中并没有明确提及“蛮水”“朝宗”“兵符”“渚宫”等具体地理、历史背景,但可以从整体上理解为对一个国家在面临对外挑战,特别是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时,采取的明智决策与最终实现和平的历程的赞颂。

1. **蛮水阻朝宗, 兵符下渚宫**:这句诗可能在描述一个国家在面对蛮族或边疆的挑战时所面临的困难。"蛮水"可能是指边疆的自然障碍或蛮族的领地水系。"朝宗"意为向中心进贡或朝见,这里可能指原本需要通过武力或外交手段维持的朝贡关系受到了阻碍。"兵符下渚宫"则暗示了国家派遣军队的指令下达到了边疆的军事基地。

2. **前筹得上策, 无战已成功**:此句赞美了决策者的智慧,指在面对边疆的冲突时,没有直接使用武力,而是通过某种上策(可能是外交、联盟、或者智慧的策略)实现了和平或成功的治理。

3. **汉使星飞入, 夷心草偃同**:这里的“汉使”可能指的是代表中央政府的使者,他们迅速(“星飞入”)到达了边疆地区。“夷心草偃同”比喻夷族心悦诚服,如同草被风吹倒一样,愿意接受中央政府的治理。

4. **歌谣开竹栈, 拜舞戢桑弓**:描绘了和平实现后,边疆地区人民的喜悦与新生活的开始。"歌谣开竹栈"可能意味着百姓开始欢歌庆祝,重建家园。“拜舞戢桑弓”则是指人们放下武器,以舞蹈和礼仪欢迎和平的到来。

5. **就日知冰释, 投人念鸟穷**:此句赞美了国家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变化,冰山(问题)得以融化(解决),人与鸟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

6. **网罗三面解, 章奏九门通**:可能是指国家在边疆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如开放边界、畅通信息渠道,使得边疆与中央的沟通和政策执行得以顺畅进行。

7. **卉服联操袂, 雕题尽鞠躬**:描述了边疆各族人民在文化与礼仪上的融合与接受,联袂(手拉手)共庆,以鞠躬礼节表达敬意。

8. **降幡秋练白, 驿骑昼尘红**:"降幡秋练白"可能指在和平到来时的象征性行为,如升旗或降旗,以白幡象征和平。“驿骑昼尘红”则是指传递和平消息的使者在白天的活动,尘土飞扬,象征消息迅速传播。

9. **火号休传警, 机桥罢亘空**:"火号"可能指的是信号,"机桥"可能指用于军事行动的桥梁,这两句表示战争的警报不再响起,不再需要军事行动。

10. **登山不见虏, 振旆自生风**:"登山不见虏"说明边境安全,不再有敌人威胁。“振旆自生风”则可能是描述士兵们在和平时期依然保持着纪律和精神风貌,其行动自然生发出庄严的气势。

11. **江远烟波静, 军回气色雄**:江水远去,烟波平静,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已经恢复了平静,军队归回后展现出强大的气魄。

12. **伫看闻喜后, 金石赐元戎**:"闻喜"可能是指庆祝或庆典,“金石赐元戎”可能意味着在庆祝活动中,国家会赐予最高军事官员以贵重的礼物,以表彰其在维护和平和稳定方面的贡献。

13. **卷三百六十三**:这是诗序中的数字,可能表示该诗是诗集《全唐诗》中的第363卷的一部分。

整首诗以历史性的视角,歌颂了国家在面临外部挑战时,通过智慧和策略实现和平的过程,以及和平到来后,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间文化和政策的融合与进步。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这首《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描绘的是祭祀文宣王的盛大仪式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下是对诗中主要意象和主题的赏析:

1. **祭祀与社会和谐**:诗首句“蛮水阻朝宗,兵符下渚宫”,描述了蛮水阻隔朝圣之路,后来通过兵符下达的指令得以和平解决,隐含着通过仪式和策略解决争端,达到社会和谐的寓意。

2. **外交与文化影响**:“汉使星飞入,夷心草偃同”表明了汉朝的外交使节(汉使)带来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使蛮夷(夷)人心归顺,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外交在促进社会统一中的作用。

3. **礼乐与教化**:“歌谣开竹栈,拜舞戢桑弓”描绘了通过音乐、舞蹈、仪式等礼乐活动,传播教化,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4. **历史转折与民族团结**:“降幡秋练白,驿骑昼尘红”描绘了象征和平与胜利的降幡与驰骋的骑队,展现了历史的转折点,以及民族团结与和谐共生的场景。

5. **军事与政治策略**:“网罗三面解,章奏九门通”暗喻了军事上的战略部署和政治上的通达四方,展示了一种均衡、稳定的政治与军事策略,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统一。

6. **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卉服联操袂,雕题尽鞠躬”表现了不同民族穿着和礼仪的融合,象征着文化认同和民族之间的尊重与融合。

7. **诗的结尾“金石赐元戎,卷三百六十三”则可能寓意着对元帅的表彰与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总结与传承,强化了对领袖的敬仰和对历史传统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祭祀活动的宏大场景与历史变迁,展现了刘禹锡对和平、和谐、统一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化自信和对历史的敬畏。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