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òng jì biǎo chén èr shǒu

重寄表臣二首

作者:刘禹锡 
bǎo shuāng gū zhú shēng piān qiè     dài huǒ jiāo tóng yùn běn bēi
饱霜孤竹声偏切   带火焦桐韵本悲
jīn rì zhī yīn yī liú tīng     shì jūn xīn shì bù píng shí
今日知音一留听   是君心事不平时

《重寄表臣二首》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所作的《重寄表臣二首》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词,诗句中的象征与隐喻,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以下是对其中句子的逐段解释:

### 饱霜孤竹声偏切, 带火焦桐韵本悲,
- **饱霜孤竹声偏切**:这里用“饱霜”形容竹子被霜覆盖,暗示经历过艰难的环境。而“声偏切”强调的是其声音的特别和锐利,用以象征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独特、鲜明的内心情感表达。
- **带火焦桐韵本悲**:以“带火焦桐”描绘被火烧过、焦黑的桐木,象征事物经历了痛苦与考验。其中“韵本悲”则说明即便在经历了如此艰难之后,其本质的情感仍然悲凉,暗示了某种内心深处的悲痛与哀愁。

### 今日知音一留听, 是君心事不平时,
- **今日知音一留听**:这句话中的“知音”通常指的是能理解、欣赏自己内心情感的人。在诗中,刘禹锡请“知音”留下倾听,意味着他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说明他的内心正处在一种复杂、非平静的状态。
- **是君心事不平时**:最后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刘禹锡当前内心情感的状态,即“心事不平”。这可能意味着他在面临某种不公、困惑或者挣扎,内心充满了不满或者困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象征性的描述,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难与痛苦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饱经风霜的孤竹、被火烧过的焦桐等意象,寓意了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挣扎,而“知音”与“心事不平”则反映了诗人对情感共鸣的期待与内心的波澜起伏。

《重寄表臣二首》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重寄表臣二首》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来隐喻人生的复杂情感和境遇。诗人选择了一些特殊的乐器“孤竹”和“焦桐”,并以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为载体,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首句“饱霜孤竹声偏切”,通过“饱霜”形容孤竹在经历了严冬的霜雪后,声音变得格外凄凉、悲切,形象地描绘出在艰难环境中坚韧而不屈的生命力。这里的“声偏切”不仅是音调的描述,也暗示了内心情感的强烈和紧迫感。

接着,“带火焦桐韵本悲”一句,以“带火”和“焦桐”进一步深化了悲切的氛围。“带火”可能暗示着火光的温暖与希望,但在焦桐上发出的韵律却是悲凉的,对比之下,这种悲凉的情感更加深刻。焦桐的形象,一方面象征着经过火灾或岁月磨砺后仍然坚韧不拔的生命状态,另一方面,它也承载着深刻的悲情。

“今日知音一留听”,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听众的期待,希望对方能静心聆听,理解并共鸣这背后所蕴含的深情和哲思。这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期待,也是对人生境遇、对心灵深处情感的呼唤。

最后一句“是君心事不平时”,直白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这句话暗示,音乐和情感的表达,正是在内心不平静、充满波折的时刻,最能触动人心。这里“君心事”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情感、生活的经历或是人生的价值追求,在不平静的时刻,这些情感和追求变得更加鲜明和深刻。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意境,既表达了个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悲情,也呼唤着共鸣与理解,体现出诗人对生活深刻感悟和高远追求的共鸣。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