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á xīng sān shǒu

杂兴三首

作者:白居易 
dà guī lián bù gē     lì jiàn yòng bù quē
大圭廉不割   利剑用不缺
dāng qí zhǎn mǎ shí     liáng yù bù rú tiě
当其斩马时   良玉不如铁
zhì tiě zài hóng lú     tiě xiāo yì rú xuě
置铁在洪炉   铁消易如雪
liáng yù tóng qí zhōng     sān rì shāo bù rè
良玉同其中   三日烧不热
jūn yí cái yǔ dé     yǒng cǐ zhī yōu liè
君疑才与德   咏此知优劣

《杂兴三首》古诗词释义:

《杂兴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诗,这里选取其中一首进行逐段解释:

大圭廉不割:大圭指的是古代贵族所用的大玉圭,这里的“廉”并不是廉颇的意思,而是指玉的质地细腻平滑。整句意为大玉圭因为质地细腻平滑,所以不会被割破,形象地说明了优秀的人或物品不会轻易受损。

利剑用不缺:利剑意味着锋利的刀剑,这里的“缺”是指缺损、磨损。整句意思为,锐利的剑在使用中不会轻易磨损,象征着能力强的人或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减损。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当在描述使用武器斩杀敌人(这里的“马”可以理解为敌人)的场景时,优良的玉器不如钢铁制成的武器有效。这暗示了在战场上或在需要强力行动的情境下,能力、实力(铁)比优雅、价值(良玉)更为重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将铁放入炽热的炉火中,铁很容易就会融化,就像雪遇到热源立刻融化一样。这句诗形象地展示了铁在极端高温下易熔的特点。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虽然良玉一同置于洪炉中,但是三天过去后,它依然没有热到一定程度。这是用以比喻某些道德品质、智慧等优秀特质在极端环境下仍然保持不变,不易受到外界影响。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君在这里指的是读者或思考者。整句诗的大意是,读者或思考者可能会怀疑能力和品德的优劣,但通过上述例子的描述,可以明白能力(铁)与品德(良玉)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与重要性。总的来说,诗人通过比喻强调了能力和品德在不同情境中的价值和相对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玉与铁的对比,以及玉在火中与铁的不同反应,巧妙地探讨了能力与品德在不同情境下价值的思考,旨在启发人们对自身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反思。

《杂兴三首》古诗词赏析:

《杂兴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这首诗通过对比大圭(一种古代的玉制尺子)、利剑与良玉在高温下的不同表现,来隐喻和表达作者对才华(才)与品德(德)关系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比喻的运用**:诗的前两句“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使用了大圭和利剑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那些在道德品行和才能方面都不缺的人。大圭的“廉不割”寓意其品行如圭玉般纯洁无瑕,不会因外力而改变;利剑的“用不缺”则暗示其在使用中展现出的出色才能,无论何事都能应对自如。

2. **对比手法**:接着,诗中通过“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这一转折,引入了一个具有冲突性的对比。在这里,良玉在特定情境下(斩马)不如铁,意在说明在某些具体的任务或挑战中,道德与才能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不尽相同。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引发了读者对道德与才能在不同情境下实际价值的思考。

3. **寓意的深化**:后四句“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通过将铁和良玉置于高温的洪炉中测试,铁在高温下很快消融(易如雪),象征着在极端环境下,道德品质可能被破坏或忽视;而良玉则能保持其硬度和完整性(三日烧不热),强调了在坚持自我、坚守道德原则方面的韧性和价值。

4. **主题的揭示**:最后两句“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作者通过前文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才华与品德之间关系的反思。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在才华与品德之间,哪个更重要?通过诗中的对比与寓意,作者似乎倾向于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因为真正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才能上,更体现在其道德品行上。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洞察,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引发读者对才华与品德关系的深入思考。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