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kū shī gāo

哭师皋

作者:白居易 
zá fāng jiàn cǎo hé     fán lǜ yán shù xīn
杂芳涧草合   繁绿岩树新
shān shēn jǐng hòu wǎn     sì yuè yǒu yú chūn
山深景候晚   四月有馀春
zhú sì guò wēi yǔ     shí jìng wú xiān chén
竹寺过微雨   石径无纤尘
bái yī yī jū shì     fāng páo sì dào rén
白衣一居士   方袍四道人
dì shì fú guó tǔ     rén fēi sú jiāo qīn
地是佛国土   人非俗交亲
chéng zhōng shān xià bié     xiāng sòng yì yīn qín
城中山下别   相送亦殷勤

《哭师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哭师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纪念友人师皋而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师皋生前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追思之情。以下是逐句解释:

1.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涧边的杂草繁茂,散发出各种花香,岩上的树木绿意盎然,展现出新的生机。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春天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风景图。

2.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因为山深,春天的景色比平原要晚一些,现在已经是四月,但似乎春天的气息仍然浓厚。这句暗示了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季节的特殊性,同时也可能暗含对逝去友人生前生活的回顾和怀念。

3.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经过竹林中的寺庙,刚刚下过一场细雨,石路上没有丝毫灰尘,干净得仿佛只留下了雨水的痕迹。这句突出了环境的宁静、清幽和干净,可能象征着逝去的宁静和纯洁的生活。

4.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一位穿着白衣的居士(即出家人,可能指师皋),四位穿着方袍的道人(可能指的是其他僧侣)。这里运用了特定的服饰符号来描述人物,暗示他们都是出家修行之人。

5.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这里将师皋所居住的地方比作佛的国土,意味着这是一个远离尘世、充满宗教精神和宁静的地方。同时,他不再是世俗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与佛教修行者相联,暗示他已进入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6.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在城市的山脚下,他们分别了,对方离别时也是那么的殷勤和不舍。这句话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强化了诗人与师皋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师皋的怀念。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师皋生前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谐、佛学精神以及深厚友谊的赞美。

《哭师皋》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哭师皋》这首诗,虽然标题为“哭”,但通过描述的场景和氛围,并非哀悼之深,反而洋溢着清新、脱俗与宁静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首先,从自然景观的描写开始,白居易笔下的“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丰富的春日景象,涧草繁茂,岩树新绿,透露出自然界的复苏与生命的活力。接着,“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则进一步强调了地点的深幽与时间的延续,即使在四月这个春季的尾声,山中景致依然充满生机,春意未尽。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则引入了居住环境的描述,竹寺作为背景,微雨洗尽了尘埃,石径上不见丝毫污垢,呈现出一种清幽、高雅的生活环境。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纯净,更暗喻了心灵的纯净与超脱,与世俗的纷扰隔绝。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提到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白衣居士与方袍道人构成了一个宗教或修行群体,他们身着特定的服装,代表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越。这种描述暗示了诗人在理想状态下的生活向往,即远离世俗,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自由。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则强调了这一环境与生活的特殊性,不是世俗社会的交往,而是与佛国精神、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最后,“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一句,则以别离的场景,表达了虽然与外界相隔,但友情与人情并未因环境的改变而淡漠,反而在这种环境中得以更加深刻地体现。

整体而言,白居易的《哭师皋》并非直接的哀悼之作,而是一首描绘理想生活状态的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与人物的设置,表达了对纯净、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