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óu péi lìng gōng zèng mǎ xiāng xì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

作者:白居易 
hé shí dé jiàn shí sān xián     dài qǔ wú yún yǒu yuè tiān
何时得见十三弦   待取无云有月天
yuàn dé jīn bō míng shì jìng     jìng zhōng zhào chū yuè zhōng xiān
愿得金波明似镜   镜中照出月中仙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古诗词释义: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感激之情,并寓含了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第一句:“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在这句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相聚时光的渴望,将相聚比作能够见到“十三弦”的美好时刻。这里的“十三弦”可能象征着相聚时的音乐、欢声笑语,或者是朋友们聚在一起时的和谐与快乐。后半句“待取无云有月天”则描述了诗人希望在没有云遮蔽的晴朗夜晚,能够与朋友们一起赏月、弹琴共度时光。这种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向往。

**第二句:“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在这一句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希望得到如同明镜般的月光(“金波明似镜”),这不仅象征着月光的明亮,更蕴含了诗人内心对纯净、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镜中照出月中仙”这一表达,诗人寄托了对超凡脱俗、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够在清澈的月光映照下,见到如同仙人的高尚与超脱,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描绘对美好相聚时刻的期待、对明亮月光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美和精神超脱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酬裴令公赠马相戏》充满了古典美的韵味,用词典雅,意蕴深远,以音乐、自然和想象力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第一句“何时得见十三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美好事物的渴望。在这里,“十三弦”可能象征着某种复杂的艺术形式,比如古琴或琵琶的十三根弦,暗示着诗人渴望见到的是一种高雅、复杂、深邃的艺术表演。这里的“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看见,更包含了心灵上的感受与体验。

2. **第二句“待取无云有月天”**: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环境的期待。在无云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意味着诗人希望在清朗、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美好事物。这里的“无云”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天空的宽广,月光则是美好、高洁的象征。这句话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即在理想状态下与美好事物相遇。

3. **第三句“愿得金波明似镜”**:这里“金波”指的是明亮、流动的月光,如同镜子般反射着月光。诗人用“金波明似镜”表达了对于光明、纯净事物的渴望。镜子在这里象征着映照、真实与自我反省,而“金波明似镜”则意味着诗人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够像镜子一样清晰、纯净,反映出事物的真貌。

4. **第四句“镜中照出月中仙”**:最后一句通过比喻,将美好的事物与超凡脱俗的“月中仙”联系起来。诗人想象在镜中不仅能看到月光的美丽,还能看到像月中仙那样超越凡俗的美好存在。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更深层地表达了对于高尚、超凡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景象与想象的结合,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艺术、自然与精神层面的美。诗中的“十三弦”、“无云有月天”、“金波明似镜”和“月中仙”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追求美好、纯净生活的诗意画卷。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