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òu yáng bà jùn rì … ruì wù 。 fā shòu yáng fēn sī chì dào yòu yù xīn zhēng gǎn huái shū shì

寿阳罢郡日…瑞物。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

作者:李绅 
nán shān bái é tóng xùn rǎo     yì biàn rén xīn qù shā jī
南山白额同驯扰   亦变仁心去杀机
bù jìng niú gān lìng mǎi huàn     miǎn zāo hú jiǎ wàng píng wēi
不竞牛甘令买患   免遭狐假妄凭威
dù hé qǐ shì tā bāng hài     jù gǔ zhōng wú bào wù fēi
渡河岂适他邦害   据谷终无暴物非
ěr xiào zōu yú hù shēng cǎo     qǐ tú róu fú zài huái féi
尔效驺虞护生草   岂徒柔伏在淮淝

《寿阳罢郡日…瑞物。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古诗词释义:

李绅的这首诗《寿阳罢郡日…瑞物》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感慨与对自然和谐与仁政的向往。下面是逐段的解释:

首句“南山白额同驯扰, 亦变仁心去杀机,”,这里的南山白额指的是南山上的野兽,古人常以“白额”指代野兽,这里表达的是野兽们因受仁政的感化而变得温顺,这寓意了治理者内心的仁慈改变了自然界的杀戮气氛,使得野兽们得以和平共处。

“不竞牛甘令买患, 免遭狐假妄凭威,”,这两句进一步展开,讲的是不以驱赶牛群去享受甜食,避免了因追逐而带来的祸患;同时也表达了避免狐狸利用其威势去欺压其它动物的意愿,强调了治理者应以公正、善良的态度来治理自然与社会,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冲突与灾祸。

“渡河岂适他邦害, 据谷终无暴物非,”,这两句提到,过河不是为了去他方伤害,而是坚守自己的土地,保护其中的生物不受伤害;同时,即使在谷地,也不会对生物造成暴力的侵害。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保护生命及地域的责任感。

“尔效驺虞护生草, 岂徒柔伏在淮淝,”,最后一句以驺虞(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心兽,常比喻仁德之人)来比作治理者,称赞其如同驺虞一样,不仅以仁德护佑草木生灵,更将其温柔之德延伸到淮淝这样的地区,即广泛的地域范围内,强调了治理者的道德光辉及对整个自然界的关怀。

综上所述,李绅的这首诗通过描绘理想中的自然和谐景象,以及对仁政的向往和实践,表达了对仁慈治理者之德行的颂扬和对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追求。

《寿阳罢郡日…瑞物。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古诗词赏析:

李绅的这首诗,标题显示出他对于自然界变化以及社会政治事件的深切思考。这首诗在结构和内容上,展示了一种将自然法则与道德伦理相结合的哲学视角,通过自然界中的动物象征,探讨了仁慈、和平与道德责任的主题。

首先,从标题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寿阳罢郡之时,接到了分司的命令,并在新年之际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于是将自己的感怀之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这表明诗人将个人命运与社会、自然紧密相连,体现了他对社会与自然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刻洞察。

诗歌开头“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将自然界的动物,比如“南山白额”,与人类的“仁心”相联系,说明在自然法则中,包含了“去杀机”的和平与和谐的元素。这里的“变”字,意味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可以影响自然的生态平衡。

接下来的诗句,“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暗示了人类社会中争斗与和平的对比。通过“牛甘”与“狐假”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通过和解而非争斗来解决问题的倡导。这种观念与古代儒家的仁政思想相呼应,强调了避免暴力和冲突,追求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渡河岂适他邦害,据谷终无暴物非”这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道德原则的应用,不论是迁移还是坚守,都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这里体现了诗人对道德责任和正义行为的坚持,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伤害他人,维护公正与和平。

最后,“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以“驺虞”(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祥瑞和仁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都能效仿这种护生、护草的精神,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柔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仁慈和保护生命的行动。这句话将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紧密结合,强调了和谐共生的愿景。

总体而言,李绅的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生物和其象征意义,深入探讨了仁慈、和平与道德责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切追求。

李绅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