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sēng
送僧
yī bō yǔ sān yī jīng xíng yuǎn jìn suí |
一钵与三衣 经行远近随 |
chū jiā hái yǎng mǔ chí lǜ fù néng shī |
出家还养母 持律复能诗 |
chūn xuě lí jīng hòu chén zhōng jìn sāi chí |
春雪离京厚 晨钟近塞迟 |
yì zhī lián fǔ kè yè zuò xǐ tóng shī |
亦知莲府客 夜坐喜同师 |
《送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僧》由唐代诗人姚合所作,通过对一个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和对佛法的理解。以下是逐段解释:
**一钵与三衣**:
这句描述了僧人的基本装备。一钵(音bō),是僧人用来盛饭食的器皿;三衣,指的是僧人日常的三件法衣,象征着戒律的修行。通过这句,我们可以看到僧人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佛教戒律的遵守。
**经行远近随**:
经行,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意为边走边诵经,或者是在行进中进行禅定和冥想。这句话说明僧人不论行走远近,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修行,展现了僧人生活的自由和专注。
**出家还养母,持律复能诗**:
出家,指的是僧人选择遁入空门,放弃了世俗生活。这句话赞扬了这位僧人不仅遵守佛教戒律,还有才华,能够写诗。这显示出僧人不仅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也追求文学上的表达,体现了全面的人格魅力。
**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
这句描述了僧人在春天离开京都时的景象,春天的雪覆盖了大地,晨钟在接近边塞的地方响起。这里以自然景象和时间的流转来隐喻僧人的生活和修行。京都代表世俗生活,边塞代表远离尘嚣的修行地,晨钟代表僧人的修行时刻。
**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
莲府,通常指佛国或者修行的高洁之地。这句话表达出僧人对于佛法的深入理解,他们知道在佛法的领域里,无论日夜,都乐于与同伴一起修行、学习。这里的“夜坐喜同师”反映了僧人对于修行同伴的珍惜和共同追求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僧人不仅在物质上保持简朴,在精神上也追求深度和广度的修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出对僧人高尚人格的尊敬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送僧》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送僧》的诗由唐代诗人姚合所作,通过对一位僧人的生活和修行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道德品质与艺术才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句“一钵与三衣”,点明了僧人的生活简朴,仅以一钵和三衣(古代僧人生活所需的基本物品)为行装,显示了其出家后的清贫生活。接着“经行远近随”,描述了僧人行脚四方,随时随地修行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僧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生活变化的适应能力。
2. **道德与能力的兼备**:“出家还养母”,体现了僧人不仅追求精神的解脱,同时也关心家人的福祉,展现出其道德的高尚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持律,即遵守戒律,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表明僧人严格遵守佛法的规范。能诗,说明僧人还具有文学才华,通过诗歌抒发内心情感,丰富了修行生活。
3. **自然环境的描绘**:“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离京时的雪景,也反映了僧人行脚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变化。离京时雪厚,近塞时钟迟,表现出僧人行脚的艰苦与修行的持之以恒。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暗示了僧人修行之路的不易与坚定。
4. **情感的传递**:“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通过想象僧人将要去的“莲府”(佛门的象征)与“喜同师”(欢喜与师友共修),表达了对僧人将开始新生活、与佛法更深入交流的祝福与喜悦。这不仅是对僧人的赞叹,也传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僧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也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传递,传达了对佛教精神的赞美与敬仰。姚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生活的深刻内涵,使得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