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rì xián jū
春日闲居
kè xíng yě tián jiān bǐ wū jiē bì hù |
客行野田间 比屋皆闭户 |
jiè wèn wū zhōng rén jǐn qù zuò shāng gǔ |
借问屋中人 尽去作商贾 |
guān jiā bù shuì shāng shuì nóng fú zuò kǔ |
官家不税商 税农服作苦 |
jū rén jǐn dōng xī dào lù qīn lǒng mǔ |
居人尽东西 道路侵垄亩 |
cǎi yù shàng shān diān tàn zhū rù shuǐ fǔ |
采玉上山颠 探珠入水府 |
biān bīng suǒ yī shí cǐ wù tóng ní tǔ |
边兵索衣食 此物同泥土 |
gǔ lái yī rén gēng sān rén shí yóu jī |
古来一人耕 三人食犹饥 |
rú jīn qiān wàn jiā wú yī bǎ chú lí |
如今千万家 无一把锄犁 |
wǒ cāng cháng kōng xū wǒ tián shēng jí lí |
我仓常空虚 我田生蒺藜 |
shàng tiān bù yǔ sù hé yóu huó zhēng lí |
上天不雨粟 何由活烝黎 |
《春日闲居》古诗词释义:
《春日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描绘春日乡村的景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弊端。我们可以将其逐段解释如下:
**首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这段描述了诗人行走于田野间,看到的是封闭的门户,没有一个人外出,预示着乡村的沉寂与不安。
**第二段**:“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诗人询问那些关闭门户的人,得知他们全部外出经商,暗示了乡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劳动力短缺。
**第三段**:“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此处指出官府只对商人征税,而对从事农业的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农民负担过重,生活困苦。
**第四段**:“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东西”指商人四处奔波,道路因此被侵扰,农作物的田地也被占用,反映了商业活动对农业的影响。
**第五段**:“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描绘了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前往险峻的山巅采玉,或潜入深海探寻珍珠,生活艰苦。
**第六段**:“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说明边疆的军队也需要衣食,这里的“此物”可能指代上述辛苦获得的物品,与普通百姓所付出的劳动相比,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第七段**:“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
引用古代的传说,表明即使一人耕种,也很难满足三人的口粮,暗示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生产力的低下。
**最后两段**:“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指出在现代社会,千万家庭竟然连一把锄头都没有,粮仓空空,田地长满野草(蒺藜),天公也不降雨,如何能让人民生存下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担忧和对改善民生的渴望。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唐代中晚期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反映了农民的苦难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正义的强烈呼吁。
《春日闲居》古诗词赏析:
《春日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诗,通过对春日野外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表达出对当时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忧虑和批判。全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位诗人对时代困境的深切关注。
### 开篇描绘春日景象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诗开篇即以客行于野外,发现家家户户都紧闭门户的景象,既描绘了春日野外的宁静,又暗含了人烟稀少、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为何人们纷纷闭门、远离家门的思考。
### 社会现象揭示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通过询问,诗人揭示了人们之所以离开家园,是因为去从事商业活动。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业的鼓励与重视,以及对农业劳动者的忽视。商业繁荣的背后,却是农业劳作的艰辛与被边缘化。
### 社会不公平的批判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不公平的一面,官府对商人征税较少,而对农业劳动者却负担沉重。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体现了官府政策的偏颇和对弱势群体的不公。
### 对现实的反思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诗人进一步通过居人四处奔波、探索珍贵资源的艰难过程,展现了社会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不珍惜。
### 个人命运与时代困境
“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通过边防士兵的衣食需求与社会整体的粮食匮乏对比,以及对过去与现今农业生产状况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困境的深刻反思。诗句中对“我仓”空虚、田地长满蒺藜的描绘,生动展现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衰败景象。
### 结尾的忧患意识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在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天灾与饥荒的担忧,呼吁上天赐予粮食,以拯救民困。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祈祷,也是对社会管理者在面对困境时,应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与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示了诗人对于时代困境的深刻洞察和忧虑。在历史的长河中,姚合的《春日闲居》不仅是一首对社会现象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公正与自然和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