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óu yáng hé àn

游阳河岸

作者:姚合 
xíng xíng fāng bì mèng     yòu dào xiè tíng lái
行行方避梦   又到谢亭来
jǔ shì jiē rú cǐ     yī yú hé chǔ huí
举世皆如此   伊余何处回
zhú xiān duō tòu shí     quán jié yì wú tái
竹鲜多透石   泉洁亦无苔
zuò yǔ sēng tóng yǔ     shuí néng gù jiǔ bēi
坐与僧同语   谁能顾酒杯

《游阳河岸》古诗词释义:

姚合的《游阳河岸》这首诗,其内容描绘了诗人游历阳河岸边的所见所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思考与领悟。下面逐句解析:

1.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 - 在行走的途中,诗人似乎在逃避着什么梦境,但最终还是来到了谢亭这个地方。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行行可能是诗人在逃避现实或内心的某种困扰,而谢亭则可能是他暂时停歇、思考的地方。

2. **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 - 这一句表达了一个普遍现象,即世人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扰和追求,诗人在这里自问,自己在这样的世事中又能怎样找到自己的出路或归宿。

3. **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 - 这两句是对阳河岸边自然景象的描写。竹子生长得特别茂盛,阳光穿透竹叶,洒在地面上,映照出石头的纹理;泉水清澈,没有长苔,保持着纯净的状态。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纯净、自然状态的向往。

4. **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 - 最后两句,诗人与僧人一起聊天,似乎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心无旁骛,享受着与自然、与僧人交流的时光。对于他来说,饮酒已不再重要,此时此刻,内心的宁静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才是他追求的。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游阳河岸》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游阳河岸》描绘了作者在阳河岸边的一次游览,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同时寓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丰富了读者对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内心情感的理解。

首句“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以“避梦”二字开篇,营造了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可能因梦中所见的景致而感到向往,却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寻得相应的景观。紧接着的“又到谢亭来”则表达了作者对一处特定地点的多次探访,或表明这个地方对作者有着特殊的意义。

“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两句,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举世”与“伊余”(我)的对比,揭示了对普遍现象的思考与个人独特的感受。在“举世皆如此”时,人们可能随波逐流,对事物有相似的反应或态度,而“伊余何处回”则表现出作者寻求内心归宿和独特理解的愿望。

接下来的“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描绘了自然景致的清新与纯净。竹子的鲜绿穿透石块,显示了生命力的旺盛;清澈的泉水没有长苔,象征着纯洁与生命力的延续。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也为读者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纯净的审美体验。

最后,“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与僧侣交谈,象征着寻求心灵的寄托与智慧的启迪,同时,“谁能顾酒杯”则暗示了作者对物欲和世俗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满足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这一对比,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人生哲学上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游历阳河岸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对个人内心的探索,以及对精神生活追求的向往。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富含哲思的文学世界。

姚合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