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ìng yuán

杏园

作者:姚合 
làn dé jìn shì míng     cái yòng kǔ bù zhǎng
滥得进士名   才用苦不长
xìng pǐ yì yì dú     shí nián zuò shī zhāng
性癖艺亦独   十年作诗章
liù yì suī cū chéng     míng zì yóu wèi yáng
六义虽粗成   名字犹未扬
jiāng jūn fǔ zhāo yǐn     qiǎn tuō rú yī shang
将军俯招引   遣脱儒衣裳
cháng kǒng xū shòu ēn     bù guàn bǎ dāo qiāng
常恐虚受恩   不惯把刀枪
yòu wú yuǎn chóu lüè     zuò shǐ lǔ miè wáng
又无远筹略   坐使虏灭亡
zuó lái fā bīng shī     gè gè fù zhàn chǎng
昨来发兵师   各各赴战场
gù wǒ tóng lǎo ruò     bù dé suí róng háng
顾我同老弱   不得随戎行
zhàng fū shēng shì jiān     zhí fēn guì suǒ dāng
丈夫生世间   职分贵所当
cóng jūn bù chū mén     qǐ yì bìng zài chuáng
从军不出门   岂异病在床
shuí bù liàn qí jiā     qí jiā wú fēng shuāng
谁不恋其家   其家无风霜
yīng gǔ niàn bó jī     qǐ guì shí mǎn cháng
鹰鹘念搏击   岂贵食满肠

《杏园》古诗词释义:

《杏园》这首诗的深层意蕴和情感表达并非直接明了的,需要对古文用词和隐喻有深刻理解。姚合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内心世界。以下是对诗中主要段落的逐段解释:

1.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作者开始讲述了自己因为“滥得进士名”,即通过某种不公正或浮夸的方式获得了名声,却发现自己的才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成长。他有独特的个性和艺术追求,但这在艺术道路上并未成形,导致他在创作方面付出了十年的时间,却仍未能在艺术领域扬名立万。

2.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尽管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里或指诗的六种结构形式),但他的名声仍未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3.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得到了将军的垂青,将军不仅招揽了他,还鼓励他脱下儒士的服装,暗示着改变身份或追求不同的道路。

4.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枪,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作者担心自己接受了这样的恩惠后,却没有能力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不擅长使用武器,也没有战略眼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让敌人(“虏”)轻易得逞。

5.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诗中提到战争爆发,士兵们纷纷奔赴战场,而作者则因年老体弱,无法加入军队参与战斗,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失落。

6.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作为男性,作者认为自己在世界上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角色。

7.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通过这种自我反思,作者意识到即使在理论上应承担军事责任,实际上却连最基本的战场都去不了,仿佛是一个病床上的人,只能在想象中“从军”。

8.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尽管人们都渴望家庭的温暖和安全,但家庭的安宁也是因为缺乏外在的挑战和风险,暗示了作者对更广阔世界和责任的向往。

9.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这句话借用鹰鹘搏击的比喻,强调了追求自由和挑战的重要性,与只满足于饱食的鸟儿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奋斗与追求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不公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我价值、责任以及对社会角色的深刻思考。

《杏园》古诗词赏析:

姚合的《杏园》实际上并不属于直接以杏园为题的诗歌,而是以官场生活和个人追求为主题的一首诗。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姚合在官场中的感受以及他对诗歌创作、个人才能和身份转变的思考。

诗的开篇便直指社会的不公,指出有些人虽然因进士之名获得社会地位,但实际上才情并不见长,个性独特且艺术成就卓著的人,在社会中往往默默无闻。这种描述充满了对现实社会中表面现象与内在价值不一致的批评。

接着,姚合描绘了他自身的情况,虽然经过十年的诗歌创作,技艺虽有所成,但在社会上却未得到应有的名声和认可。这种挫败感和对自身价值的反思,是很多才华横溢但缺乏社会资源和支持的艺术家的共同体验。

将军的“俯招引”,意味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儒衣裳”到可能的“把刀枪”,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对个人才能和价值的重新定位。然而,诗人内心充满了对这一转变的犹豫和恐惧,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战场的残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更害怕无法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进入“发兵师”的阶段,诗人意识到社会对个人角色的期望,即每个人都应有其“职分”和“所当”,这不仅是对军人身份的期待,也是对每个人在社会中应有位置的普遍概念。然而,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诗人无法“随戎行”,这既是一种遗憾,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能力的实际考量。

诗人最后以对家的留恋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家的深深依恋和对风霜的逃避。然而,家的温暖并非生活的全部,诗人也意识到,像鹰和鹘一样,人类也需要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即使这可能意味着面对挑战和困难。这里既有对社会角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价值和努力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个人价值以及人生角色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唐代官场的某些侧面,也触及了普遍的人性关怀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姚合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