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wù zhōu wēn láng zhōng ( shí cì mù zhōu )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

作者:厉玄 
biān cǎo hàn bù chūn     jiàn guāng zēng yě chén
边草旱不春   剑光增野尘
zhàn chǎng shōu jì wěi     qīng hàn qiè lóng lín
战场收骥尾   清瀚怯龙鳞
fān sè qǐ guī yuè     sōng shēng yàn bì qín
帆色起归越   松声厌避秦
jǐ shí féng fàn lǐ     chǔ chù shì tōng jīn
几时逢范蠡   处处是通津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通过诗人厉玄表达对友人温郎中(当时任睦州刺史)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工作处境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范蠡的敬仰和对政治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 这句诗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旱季使得草木不生春意,剑光在战场上划破尘土,隐喻战争的残酷和战场的荒凉。通过这样的场景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身处于动荡局势中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2. **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 这句中的“骥尾”指的是马尾,常用来形容杰出人物的跟随者,这里可能比喻在温郎中治下的地方,虽然经历了战场的艰辛,但民众仍愿意跟随他的领导。而“清瀚”和“龙鳞”则是用来形容水域和龙的鳞片,以象征治理下的广阔和深邃。此句表达的是在温郎中的治理下,地方虽然面临挑战,但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繁荣和稳定。

3.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这两句描述了归乡和避难的情景。第一句“帆色起归越”暗示着人们在温郎中治理下,有了回家的希望和可能,反映了他对人民生活改善的贡献。第二句“松声厌避秦”则可能暗指人们对逃避战乱的恐惧,以及在温郎中治理下的地方提供的相对安全和宁静。这表达了对友人所创和平环境的肯定和对人民安定生活的向往。

4. **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 这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范蠡的典故,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智谋和善于治国著称。诗人表达了对温郎中治政能力的欣赏,并希望能像范蠡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治理国家的正确道路。这里的“通津”指的是一条道路、一条出路,隐喻在温郎中的领导下,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发展和治理的良策。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温郎中在复杂政治环境中坚守职责、努力改善民生的钦佩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治国理政智慧的渴望。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悲壮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面,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归乡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背景与情境**:“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描绘了边疆荒芜、战争不断的场景,野草因干旱而失去了春天的生机,剑光在战争的尘埃中闪耀,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情境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2. **历史与英雄**:“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可能隐含了对战场上的英雄事迹的敬仰与哀悼。骥尾指的是马尾,龙鳞可能象征着强大的对手或难以抵挡的力量。此处用“收”与“怯”形成对比,既是对战争结果的描述,也可能暗指英雄即使在困境中也依然不屈的勇气。

3. **归乡与渴望**:“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归乡的渴望。帆色代表着远行,归越意味着回向故乡,而“厌避秦”则可能隐含了对战争与动荡的厌倦。松声常常象征着坚韧与不屈,但在这一情境中,可能也包含了对宁静与和平的向往。

4. **理想与愿景**:“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表达了对实现理想和愿景的期待。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谋略家,与勾践共事,功成身退,隐居在五湖(今太湖一带)。在这里,“逢范蠡”可能象征着找到避世、归隐或者实现个人理想的道路。而“处处是通津”则描绘了一个到处都是可以通向理想生活道路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现实与理想,深刻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厉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