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qū cí hé sì yí yàn

趋慈和寺移宴

作者:许浑 
xīn fǎ běn wú zhù     liú shā guī fù lái
心法本无住   流沙归复来
xī suí shān niǎo dòng     jīng fù hǎi chuán huí
锡随山鸟动   经附海船回
xǐ zú liǔ zhē sì     zuò chán huā wěi tái
洗足柳遮寺   坐禅花委苔
wéi jiāng yī tóng zi     yòu yù shàng tiān tái
唯将一童子   又欲上天台

《趋慈和寺移宴》古诗词释义:

这首许浑的《趋慈和寺移宴》是一首描绘佛教修行场景与氛围的古诗。我们可以分段解释每一部分的意思:

1. **心法本无住,流沙归复来** -"心法"指的是心性的法门或修行的法要。"本无住"表示心性本来就是无固定所依、空寂的状态。"流沙归复来"则可能象征着世间的变幻无常,犹如流沙一样,即使暂时归于平静,也会再次被风卷起,暗示人心易受外境影响,难以持久保持平静状态。

2. **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 -"锡"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法器,如锡杖,象征着佛法的教化。"山鸟动"和"海船回"则描绘了佛法在山林和海洋中传播、回响的情景,暗示佛法如同鸟鸣于山林,波荡于大海,广泛地传扬。

3.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 - 这句诗描绘了僧侣们在寺院中的修行场景。"洗足柳遮寺"可能象征着修行前的净身仪式,借由柳树的遮蔽,隐喻内心的净化。"坐禅花委苔"则是对僧侣静坐修行、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修行的耐心和时间的流逝,暗示修行者在平静中体会时间与自然的真谛。

4. **唯将一童子,又欲上天台** - 最后一句"唯将一童子,又欲上天台"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童子"可能象征着年轻的修行者或对佛法有初浅认识的人。"上天台"是中国佛教中的一种隐喻,指修行的最终目标,或是深入佛理、证得更高层次觉悟的象征。这句诗暗示了即使在当下清净的修行环境中,修行者仍怀有追求更高境界、更深层次悟性的决心。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佛教修行的场景与心境,从心性的空寂到法的广泛传播,从日常的净身与坐禅到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探求、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以及对更高层次悟性的追求。

《趋慈和寺移宴》古诗词赏析:

许浑的这首诗《趋慈和寺移宴》展现了佛教禅修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意境,既有深邃的哲学思考,又融合了清幽的自然之美。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慈和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禅修、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心法本无住,流沙归复来**:开篇即揭示了禅法的核心——心法不执着、不固定,如同流沙一般随境而变。这句话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无常、空性的深刻哲学思想,即一切事物无常,没有永恒的实体存在。

2. **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通过“锡随山鸟动”描绘了僧侣日常生活的寂静与和谐,锡杖轻轻随着山中鸟儿的飞动而颤动,象征着僧侣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而“经附海船回”则可能意味着佛教教义通过水路传播,远播各地,象征着知识与信仰的传播与普及。

3.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这里描绘了一幅僧人洗足后的宁静场景,柳树的枝条轻轻遮蔽着寺院,为僧人的洗足活动增添了一份诗意与宁静。之后,坐禅的场景则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的内心状态,禅坐之地的花儿落满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自然循环,同时也隐喻了禅修者内心的平和与静定。

4. **唯将一童子,又欲上天台**:最后,诗人描绘了一个希望踏上天台山的年轻僧侣形象。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意象中不仅代表了更高的修行追求,也隐含着一种对精神之旅的向往与探索,以及对于成长与传承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禅修与自然景色的融合之美,传达了对内心世界、自然和谐以及修行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以及佛教哲学的元素,构成了一幅禅意深邃、宁静致远的画卷。

许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