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lóu zi shān yún qī shàng rén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

作者:刘得仁 
bái fà má yī pò     hái qiáo bié dì huí
白发麻衣破   还谯别弟回
shǒu chuí tīng lè lèi     huā luò dài gē bēi
首垂听乐泪   花落待歌杯
shí lù xún zhī shú     chái mén yǒu lù lái
石路寻芝熟   柴门有鹿来
míng wáng xià zhēng zhào     yīng jiù bì fēng kāi
明王下征诏   应就碧峰开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古诗词释义:

### 诗词逐段解释

#### 第一段:白发麻衣破,还谯别弟回
- **解释**:诗人以“白发麻衣破”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麻衣象征朴素的生活,破字则暗示了一种困苦或简朴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还谯别弟回”则指出这位僧人返回谯地(地名)向他的兄弟告别,表明他可能离开家乡或长期在外修行,即将结束这次离家的旅程。

#### 第二段:首垂听乐泪,花落待歌杯
- **解释**:这句诗描述的是僧人低头倾听音乐时,泪水不自觉地滑落。这可能是因为音乐触动了他内心的情感,或者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回忆。后半句“花落待歌杯”则暗示了在花儿落尽后,他等待着与友人的饮酒畅谈,以此来享受相聚的欢乐。

#### 第三段:石路寻芝熟,柴门有鹿来
- **解释**:这句描绘了僧人走在石路上,寻觅着长生不老的灵芝(芝)。灵芝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柴门有鹿来”则表现了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景象,鹿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的到来象征着自然界的和平与共生,也可能暗喻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 第四段:明王下征诏,应就碧峰开
- **解释**:这里的“明王”可能是指公正、明智的君主或象征至高无上的力量。诗句中的“下征诏”意味着这位君主或至高力量发布了命令或诏书。而“应就碧峰开”则可能是对这个命令或诏书的具体响应,或者是引导出一个结果,即朝着碧峰(通常象征着理想之地或智慧之境)行动,暗示了僧人或其所在团体将受到引导,向着更崇高的目标或精神追求迈进。

### 总结
整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故乡,与兄弟告别,后又独自踏上修行之旅的情景。途中,他听乐落泪,享受自然的和谐,寻觅灵芝,最终响应某种召唤,向着更加崇高的精神境界进发。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内心世界,传达了对自然、友情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古诗词赏析:

刘得仁的这首《寄楼子山云栖上人》展现了一个古朴、淡然且充满禅意的山林修行者形象,通过对云栖上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描绘**:“白发麻衣破, 还谯别弟回”。首句以“白发麻衣破”形象地刻画了云栖上人朴素、清贫的僧人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修行的时光漫长与生活的艰辛。第二句“还谯别弟回”则描绘了一种与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亲情的回忆与珍视,表现了上人在山中与尘世的双重联系。

2. **情感的深邃**:“首垂听乐泪, 花落待歌杯”。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人面对生活琐事、音乐与自然景象时的复杂情感。听乐而泪,既是对音乐之美的共鸣,也可能是对人生苦短、时光流逝的感慨。待歌杯则可能是等待着与知音分享喜悦或忧愁的时刻,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

3. **自然的融合**:“石路寻芝熟, 柴门有鹿来”。这两句诗描绘了云栖上人修行生活的自然与和谐。石路象征着修行之路,寻找芝草则可能是对道德修养和内心纯净的象征。而“柴门有鹿来”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鹿象征着吉祥和宁静,与上人的生活相映成趣,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与自在。

4. **时代的召唤**:“明王下征诏, 应就碧峰开”。这句诗以历史的视角,体现了对历史变迁和现实的深思。这里的“明王”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国或理想化的存在,而“下征诏”可能代表了某种召唤或命运的安排。这与上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个人选择与时代潮流的思考,暗示了即使在动荡或变迁中,内心的平静与坚守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超然境界的山林修行者形象,既展现了对自然的深深依恋,也蕴含了对生命、情感、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刘得仁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