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wàng shān

望山

作者:贾岛 
lù lù fù lù lù     bǎi nián shuāng zhuǎn gǔ
碌碌复碌碌   百年双转毂
zhì shì zhōng yè xīn     liáng mǎ bái rì zú
志士终夜心   良马白日足
jù wèi bù děng xián     shuí shì zhī yīn mù
俱为不等闲   谁是知音目
yǎn zhōng liǎng xíng lèi     céng diào sān xiàn yù
眼中两行泪   曾吊三献玉

《望山》古诗词释义:

贾岛的《望山》一诗描绘的是作者在眺望山景时内心的情感流露,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志向、价值以及知音的深沉思考。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1. 碌碌复碌碌, 百年双转毂。

开篇即用“碌碌”二字,意在形容人生历程中的平凡与忙碌。这里将人生比作“百年双转毂”,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仿佛两辆车轮同时转动,时间不断流逝,如同无法停止的脚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匆匆。

### 2. 志士终夜心, 良马白日足。

“志士”指有远大志向的人,“终夜心”表明其内心始终充满对目标的追求,即使在夜晚也未曾放下。“良马”比喻优秀的人才,“白日足”暗示他们在白天(即白天的时间,象征着时间充沛,精力旺盛)中勤奋努力,不断进步。

### 3. 俱为不等闲, 谁是知音目。

“俱为不等闲”是对前面两种形象的总结,无论是忙碌的人生还是努力的志士与良马,都是在“不等闲”的状态下度过。“知音目”则暗示了对理解和赞赏的渴望,即在忙碌与努力背后,寻求的不仅仅是实际的成功,更渴望能够遇到那个理解自己、欣赏自己价值的人。

### 4. 眼中两行泪, 曾吊三献玉。

最后两句“眼中两行泪”和“曾吊三献玉”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这里用“两行泪”象征了作者在经历和目睹了人生的种种后,内心涌现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哀悼,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而“曾吊三献玉”可能寓指曾经的付出与奉献,可能是在为过去的理想追求、与未能遇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而感到遗憾与惋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志士与良马的形象,以及寻求知音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价值、追求与理解的深沉思考。在忙碌与努力的背后,更渴望被理解与欣赏,以及对过去付出与未能实现的理想感到感慨与哀思。

《望山》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望山》是一首深沉、感慨的诗歌,通过对比个人的努力与社会的评价、志士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对比**:“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诗人以“碌碌”来描述人生的平凡,将人生比作“双转毂”,形象地说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平等。

2. **理想与现实**:“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志士”即使整夜劳心,也难以实现宏伟的抱负;而“良马”即使在白天奔波不息,也无法获得应有的赏识。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鸿沟的感慨。

3. **知音难觅**:“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意思是即使努力不凡,也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这种孤独感和知音难求的感慨,加深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4. **泪水与哀叹**:“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诗人泪眼模糊,表达了对人生不易和壮志未酬的哀叹。用“吊三献玉”(三献玉通常指古代祭祀时的礼仪,这里暗指献身于事业、理想的行为)比喻个人的献身和努力,强调了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对现实挫折的无奈。

综上所述,贾岛的《望山》通过对比、象征和情感抒发,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情感状态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贾岛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贾岛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