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jué xīng shàng rén guī zhōng tiáo shān jiān yè hé zhōng lǐ sī kōng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

作者:贾岛 
hán shuǐ zhǎng shéng jí     dīng líng shù dī fān
寒水长绳汲   丁泠数滴翻
cǎo tōng shí cóng mài     yàn dài hǎi cháo hén
草通石淙脉   砚带海潮痕
yuè sè hé zēng yuǎn     chán shēng shàng wèi fán
岳色何曾远   蝉声尚未繁
láo sī dāng cǐ xī     miáo jià zài xī yuán
劳思当此夕   苗稼在西原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古诗词释义: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作往往深具禅意,含蓄而蕴含哲理。下面逐句解释这首题为《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的诗作:

1. **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诗句描绘的是山间小溪潺潺流动的景象,用“寒水”表现了水的清凉与清澈,而“长绳汲”则是取自古代汲水的工具,比喻水的源远流长。接着,“丁泠数滴翻”则描绘了水滴落入水中的清脆声响,与前句相呼应,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2. **草通石淙脉,砚带海潮痕**:此句继续描绘了山中景色,通过“草通石淙脉”形象地展示了草与溪流相互交融的自然景象,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和谐。而“砚带海潮痕”则是借用了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用其表面上留下的水痕比喻海潮的痕迹,进一步深化了与自然界的联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3.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山岳的颜色仿佛近在眼前,而不是遥不可及,蝉鸣虽未至繁密,却已然能感受到夏天的来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岳的接近感与蝉鸣的预兆性相结合,传达了诗人对当下自然美景的珍视与感慨。

4. **劳思当此夕,苗稼在西原**:此句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思绪万千,将思绪寄托于远方的“苗稼”,象征着对故土的思念。通过“西原”这一地点的描绘,既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层次联系,即无论身在何处,对家乡和自然的思念与感悟都是相通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在静谧夜晚中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这首《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不仅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富有意象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描绘了自然风光与历史人物的交织,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首先,标题中的“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寒水与长绳的结合,让人联想到水的源头,而汲的动作则带有一丝艰苦与庄重。丁泠数滴翻的水声,则将这种静谧感引入了动的元素中,既有水流的纯净与力量,也带有一丝生动与活泼。

“草通石淙脉,砚带海潮痕”两句,将自然景象与文人用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草、石、砚,这些寻常之物,被赋予了深意。草通石淙脉,可能指自然界的水流经过石头,留下纹理,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砚带海潮痕,则可能是在暗示,即使是最为平凡的文房用品,也能承载着海洋的广袤与深邃,象征着知识的广阔和文化的深沉。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两句,以岳色(山色)和蝉声为载体,表现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岳色,意味着山的壮丽与永恒,而蝉声,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息。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劳思当此夕,苗稼在西原”则是对别离的感慨,将离别的思念寄托在了西原的苗稼上,苗稼的生长与季节的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贾岛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