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ǒu rén rú biān
送友人如边
zhòng xiù sǒng hán sè jīng lú xiàng cǐ fēn |
众岫耸寒色 精庐向此分 |
liú xīng tòu shū mù zǒu yuè nì xíng yún |
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
jué dǐng rén lái shǎo gāo sōng hè bù qún |
绝顶人来少 高松鹤不群 |
yī sēng nián bā shí shì shì wèi céng wén |
一僧年八十 世事未曾闻 |
《送友人如边》古诗词释义:
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沉郁苍凉、注重锤炼语言和意境的营造见长。《送友人如边》这首诗以送别友人出边塞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边塞生活、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 众岫耸寒色, 精庐向此分
“众岫耸寒色, 精庐向此分”中,“众岫”指的是众多的山峰,它们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冷峻、高远的感觉。“寒色”则暗示了季节的寒冷,也有可能象征着离别的凄凉。整句描绘了一幅山峦叠嶂、寒气凛然的景象,作为送别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而“精庐”则指修行者的住所,此处可能指僧人或道人的居所,表明友人即将前往的是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地方。
### 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接下来的两句“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通过对流星穿越稀疏的树木、月光照耀下云彩反向移动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出边塞之地特有的自然景观,也通过这些动态的景物,暗示着友人即将踏上征途,如同流星穿越夜空,走月逆行云一般,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这种描写方法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层次感,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与祝福。
### 绝顶人来少, 高松鹤不群
“绝顶人来少, 高松鹤不群”进一步描绘了边塞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最高峰上,人迹罕至,暗示着边塞之地的偏远与艰苦。同时,高耸的松树间,不群的鹤象征着这里环境的原始与独特,也预示着友人将要面对的孤独与挑战。这一联将自然景象与边塞生活紧密相连,加深了诗作的意境。
### 一僧年八十, 世事未曾闻
最后,“一僧年八十, 世事未曾闻”通过对一位年高僧人世事不知的描述,以静衬动,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静谧与与世隔绝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边塞的地理特征,也暗示了友人此行可能将经历的与外界隔绝、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全诗至此,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寄托,完成了对友人远行的深切祝福与送别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独特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友人即将面对的边塞生活的预想,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关切,同时也展现了贾岛诗歌中对自然和人性深刻的洞察与表现。
《送友人如边》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这首《送友人如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边陲之地的荒凉与静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深沉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众岫耸寒色, 精庐向此分”
这一联描绘了群山耸立,寒气逼人的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这里的“精庐”是指和尚居住的寺庙,暗示了友人将要前往的边地生活可能与世隔绝。这种环境的描写为整首诗定下了冷清、幽静的基调,为友人的离别增添了更深的不舍之情。
### 颔联:“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地夜晚的景色,流星划破夜空,穿过稀疏的树林,月光似乎在云层中逆行,这些动态的景象与之前的静态描写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这里的“流星”和“逆行云”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变化无常,寓意友人的旅途可能充满未知和挑战。
### 颈联:“绝顶人来少, 高松鹤不群”
这一联通过描述边地的绝顶之高,以及高松之下孤鹤的景象,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与友人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可能暗含了对城市喧嚣和世俗的疏离,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这里也暗示了隐居生活虽然寂寞,却能让人远离尘世的纷扰,获得内心的宁静。
### 尾联:“一僧年八十, 世事未曾闻”
最后这两句通过一位高僧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边地的与世隔绝。八十岁的僧人未闻世事,反映了边地生活的独特和与外界的隔绝。这一形象既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预设,也是对那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综上所述,贾岛的《送友人如边》通过描绘边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状态,传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深情,以及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静谧,同时也寓含了对生命短暂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