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áng ān shū qíng tóu zhī jǐ

长安书情投知己

作者:李频 
běi jìng fēng yān jí     nán shān zhàn fá pín
北境烽烟急   南山战伐频
fǔ suí chū yì shuài     cān huà jǐn xū rén
抚绥初易帅   参画尽须人
shū jì cái piān chēng     cháo tíng yì gèng qīn
书记才偏称   朝廷意更亲
xiù yī xíng lǐ rì     qǐ mò bié lí chén
绣衣行李日   绮陌别离尘
bào guó jiāng lín lǔ     zhī fān bù lí qín
报国将临虏   之藩不离秦
zhì guān yán zài shǒu     xióng bǐ jiàn suí shēn
豸冠严在首   雄笔健随身
yǐn mǎ hé shēng mù     xiū bīng sāi sè chūn
饮马河声暮   休兵塞色春
bài wáng réng bào gǔ     yuān kū kě shāng shén
败亡仍暴骨   冤哭可伤神
shàng cè hé dāng yòng     biān qíng cǐ shì zhēn
上策何当用   边情此是真
diāo yīn céng jiǔ kè     bài sòng yù zhān jīn
雕阴曾久客   拜送欲沾巾

《长安书情投知己》古诗词释义:

《长安书情投知己》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各段诗词意思的逐段解释:

**首句: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北方边境上的烽烟不断,说明边防战事紧迫,南方的山地也在频繁发生战事。这里描绘了一幅国家战乱不断的场景。

**第二句: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抚绥,是指安抚、治理之意。这句话意味着刚刚更换了军事将领,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参与决策和军事筹划。反映了政权更迭后需要重组军事力量的状况。

**第三句: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书记,即负责记录文牍文书的人。这里的“书记才”是指文书官吏的才能受到朝廷的特别重视。这表明朝廷在战乱时期对文书官吏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表达了朝廷对这些人才的亲近和信任。

**第四句: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绣衣,古代官吏的服饰,这里指代朝廷官员。行李日,指的是官员出行的日子。这句话描绘了官员在战乱期间频繁出征、行色匆匆的情景。绮陌,是繁华的大道,别离尘,指告别繁华和故乡。这里表达了官员在战乱中远离家乡、奔走他方的艰辛与无奈。

**第五句: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报国将临虏,意味着为了报效国家,将要迎战敌人。之藩,指的是前往边疆防守。不离秦,这里可能指的是不离开所属的区域或王国,表达的是忠于国家、守土御敌的决心。

**第六句: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豸冠,古代官员的一种官帽,通常象征着官职和权力。雄笔,即有力的笔,指有才华的文书或撰写者的笔力。这句话强调了官员不仅要头戴权力的象征,还要具备写作才华,以助力国家治理。

**第七句: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饮马河声暮,描述了士兵在战后休整时的景象,河水的潺潺声伴随着夜晚的宁静。休兵,意味着暂时停止战争。塞色春,可能是形容边塞在春日的景色,春天的色彩和生机,也暗示了和平与恢复。

**第八句: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败亡,指战争的失败和死亡。暴骨,形容尸骨暴露,表示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沉重。冤哭,指因为无辜的死难而发出的悲泣。这句话表达了对战争中死亡者的同情,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悲痛和牺牲的深刻反思。

**第九句: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上策,通常指最佳策略或最高级的决策。何当用,意味着何时能够实施。边情,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形势或状况。此是真,可能暗示这样的策略才是正确的或真正有效的。这句话提出了对如何应对边疆战事的疑问,以及对正确策略的期待。

**第十句: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雕阴,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某种行为的象征。久客,意味着长时间离家在外。拜送欲沾巾,指的是官员们在送别或接受送别时的哀伤情绪,想要落泪。这句话通过个体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在战乱时期人们对于离别和安危的深深忧虑。

《长安书情投知己》古诗词赏析:

李频的《长安书情投知己》一诗,深沉而悲壮,展示了唐代社会动荡时期的战乱景象以及士人面对国家困境时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战乱场景**:“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描绘了边境和山间战火连绵的紧张局势,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这种紧迫感直接与作者的情感相连,为后续的思考和行动奠定了基调。

2. **人事更迭与国家责任**:“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表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事更迭的频繁,以及朝廷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句话不仅反映了政治层面的考量,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才作用的认识,以及个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外交与军事策略**:“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表现了作者对于如何应对边疆危机的思考。这里既有对军事行动的直接描述,也有对外交策略的间接暗示,体现了作者对解决边防问题的全盘考虑,同时也展现了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定的报国决心。

4. **军事行动与和平愿景**:“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和平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结束、国家和平的美好愿景。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的寄托。

5. **反思战乱的残酷与道德考量**:“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直面战争的残酷性,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无辜生命的同情和对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思考。这种反思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提升了其道德价值。

6. **结束语的期待与决心**:“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于解决边境问题的期待和决心。这种开放式的结尾,既是对国家治理策略的呼唤,也是对读者的启发,引发了对于如何解决边疆问题的深思。

综上所述,李频的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个人责任的探讨、对和平愿景的向往以及对道德与人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代士人在动荡时局下的复杂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战乱的沉痛哀歌,也是对和平与道德的呼唤,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和美好期盼。

李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