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tí tiān tāi guó qīng sì qí liáng tǐ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作者:皮日休 
wàn sōu lóng gě lǜ sī jiān     zài dào yáng zhōu jǐn bù hái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yīng shì tiān jiào kāi biàn shuǐ     yī qiān yú lǐ dì wú shān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馀里地无山
jǐn dào suí wáng wèi cǐ hé     zhì jīn qiān lǐ lài tōng bō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ruò wú shuǐ diàn lóng zhōu shì     gòng yǔ lùn gōng bù jiào duō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实际上在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大运河的开凿。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这句话描绘了大运河初建时的盛况,成千上万艘装饰华丽的船只(龙舸)在绿色的河流间穿梭,将物资运往扬州,但是这些船只最终却无法回到起点,暗指大运河的单向性和其深远的运输意义。

2.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这句话用神话般的语调说明了大运河的开凿似乎是为了某种天意,一千多里长的运河横贯平原,沿途无山阻隔,强调了运河在地理上的优越性。

3.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里的“尽道隋亡为此河”反映了历史上对隋朝因开凿大运河而导致国力衰弱、最终灭亡的普遍观点。然而,“至今千里赖通波”则展示了大运河对后世的巨大贡献,其至今仍在促进南北物资与文化的交流。

4.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最后两句对比了隋朝皇帝的奢华和大运河的功绩。在诗人看来,如果隋朝皇帝不追求奢侈的水殿龙舟(即用豪华船只进行游猎活动),那么大运河的建设对国家的贡献完全可以与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提并论,即在治理水患、促进国家发展方面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赞扬了大运河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对后世的贡献,又反思了它背后的历史教训,尤其是奢华与国力的关系。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古诗词赏析:

皮日休的《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是一首极具深度和历史感的诗歌,它以天台国清寺为背景,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历史事实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文明发展独到的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景象**:“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首句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龙舟在绿丝般的水面上航行的壮观景象,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观融合,预示着接下来诗歌中历史的宏大主题。这里不仅描绘了历史上的繁华与兴盛,也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2. **转折与批判**:“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诗人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提出“应是天教开汴水”的观点,意味着他将历史的变迁视为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认为人工开凿大运河是顺应天意的行为。这一转折后,诗人用轻松的口吻批判了人们对于隋朝灭亡的普遍观点,指出大运河的开凿给后世带来了便利和繁荣,这是对历史评价的一种独特视角。

3. **反思与启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通过这一句,诗人强调了大运河的长期影响和历史价值,指出即便历史上对隋朝有种种非议,但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体现了对历史发展的一种宏观思考。

4. **结尾的哲学思考**:“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人在最后以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与大禹治水相比较的思考,指出如果隋朝没有建造豪华的水殿和龙舟,那么隋朝对国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或许与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提并论,展现出对文明发展与奢华生活之间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功过评价的辩证态度。

总之,皮日休的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高超的诗歌技巧,如对仗工整、意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历史的镜像,对自然、文明、人性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历史观。

皮日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