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ài wén xuān wáng dá

代文宣王答

作者:罗隐 
wǎn lái chéng xìng yè xiān shī     sōng bǎi qī qī rén bù zhī
晚来乘兴谒先师   松柏凄凄人不知
jiǔ rèn xiāo qiáng duī wǎ lì     sān jiān máo diàn zǒu hú lí
九仞萧墙堆瓦砾   三间茅殿走狐狸
yǔ lín zhuàng shì bēi lín qì     lù dī hái tóng tàn fèng bēi
雨淋状似悲麟泣   露滴还同叹凤悲
tǎng shǐ xiǎo rú míng shāo lì     qǐ jiào wú dào shòu qī chí
傥使小儒名稍立   岂教吾道受栖迟

《代文宣王答》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代文宣王答》由唐代诗人罗隐所作,是对古代文宣王的虚构对话。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宣王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于道义与文化的失落与忧虑。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某个夜晚,兴之所至,前往祭拜他尊敬的先师。这里的“先师”指的是文宣王,表达出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与道德的怀念。同时,用“松柏凄凄”来描绘环境,暗示环境的冷清和先师的寂寞,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追思。

2. **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 这两句诗描绘了文宣王庙宇的现状。九仞(古代容量单位,此处用作形容词,意指极高)的萧墙(庙宇的围墙)被瓦砾堆积,象征着庙宇的破败。三间茅殿则是指庙宇的主体建筑,如今走动着狐狸,意喻庙宇荒废已久,无人问津,只剩下野兽出没,寓意文化的衰败和道义的失落。

3. **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雨滴像是为麟(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哭泣,露珠像是在哀叹凤凰的悲凉。麟和凤都是象征吉祥和文化的生物,这里的描述暗含着对于文化被遗忘、道义被忽视的悲凉感。通过自然的比喻,强调了文化和道德的脆弱和被忽视的现状。

4. **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文宣王的仰望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如果当时的文宣王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品德树立起更大的声望,也许就能避免文化的衰败和道义的荒芜。这里“小儒名稍立”表达的是如果当时的知识分子稍微有一些成就,也许就能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文化。最后一句“岂教吾道受栖迟”则表达了对于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可能遭受遗忘和被忽视的担忧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缅怀,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道德的失落的忧虑。通过虚构的文宣王对话,传达了对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于保护和弘扬它们的渴望。

《代文宣王答》古诗词赏析:

罗隐的这首《代文宣王答》通过对文宣王的追思和回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传统价值的反思。这首诗以文宣王的口吻,描述了一幅破败不堪的庙宇景象,通过这种景象的描绘,诗人隐晦地表达了对文化衰败、道德沦丧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句“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表达了对逝去的先贤的敬仰和怀念。松柏的凄凉景象象征着文宣王精神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寓意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被遗忘和边缘化。

“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庙宇的破败景象。九仞之墙,本是高大的象征,但现在却堆满了瓦砾,显露出荒废的痕迹;三间茅屋,动物出没,荒凉之象,更是形象地揭示出庙宇在社会变迁中的失落与衰败。

“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这里运用了麟、凤这两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美好和高洁的意象,通过雨滴和露珠的滴落,似乎在为这些象征物的消逝而哭泣、叹息,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美德消失的深深遗憾。

最后,“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表达了诗人对于如果普通儒生能稍有建树,是否就能拯救这种文化衰落局面的疑问和担忧。这里的“吾道”不仅指的是儒家之道,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坚守和传承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文宣王的口述,不仅仅是在哀悼一个庙宇的衰败,更是在反思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诗人在其中融入了对历史、文化、道德的深切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忧虑,通过这一艺术形式,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对社会变革的敏感性。

罗隐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